天天看点

为什么严嵩和徐阶同是明朝贪官,评价为什么差的这么远

为什么严嵩和徐阶同是明朝贪官,评价为什么差的这么远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

《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明朝著名奸臣严嵩,官居首辅十余年,被抄家后的财产尚不及同时代著名忠臣徐阶的家产

严嵩位居首辅十余年,被人骂为奸臣的原因就是把持朝政、残害忠良、大肆敛财;

相反的,徐阶、张居正等首辅,民间乃至史书名声极好,然而他们的财富却是著名大贪官严嵩拍马都赶不上的。

个人觉得都是贪,甚至比人家大奸臣贪的还多,也不知道有什么著名的政绩,张居正再怎么说也是改革家,政绩还是有的,徐阶先生貌似一辈子最出名的事情就是斗倒了严嵩,无非就是派系斗争而已,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民间几百年来对这两人的评价一直是天差地别?

为什么严嵩和徐阶同是明朝贪官,评价为什么差的这么远

从几个角度分析一下

名声就是外界的人对你的看法,而徐阶在做官期间,把面子里子都要到了。

徐阶首先是进士出身,而且中探花,算是根正苗红,做官后同年一大堆,而其作为主考的几次科举也都出了一批人才。在明朝的科举中,你考的那一科的主考官,你就要认他做老师,并且从此你们的政治生命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学生是不可以忤逆老师的。在学术上,他是当时王阳明心学的带头人,并且在为官期间坚持讲学,每过个五六天,不管工作再忙,也要上台宣讲,所以他在士林里的名声很好。当时高拱就攻击他过度讲学,不务正业。

其次,徐阶此人最大的可怕之处在于他能忍能装。严嵩在台上的时候,徐阶当次辅,对严嵩和嘉靖皇帝百般讨好。他看到严嵩因为给嘉靖帝提供青词和帮助其修道而受到宠爱,于是几次上书给嘉靖,说自己希望能够帮助皇帝炼丹。上书几次之后,嘉靖就开始把与修道有关的一些事情交给徐阶做,徐阶也在皇帝入定的时候帮他护法,求神的时候一起跳大神。据说在给严嵩的书信中,徐阶说自己是在用对待前辈对待父亲的方式来对待严嵩的,使严嵩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警惕。对于外界舆论,徐阶把自己装成一副受伤的小媳妇的样子。当时人称徐阶为“甘草国老”,就是说甘草中正平和,但是味道太甜,药效过慢,讽刺徐阶是老好人,没有决断力。其实能斗到严嵩的人,怎么会是个没有决断力的老好人呢?徐阶在家乡拥有良田二十四万亩,而严嵩拥有的田产,只是徐阶的十五分之一。这么富有的人,在京城装的谨小慎微,言官告他家乡地多,查出来以后不过是个御下不严了事。后来高拱上任,要求徐家退田,出于各方面考虑,也只是判了徐阶的两个儿子流放,并没有对其本人的名声有过多影响。

其三,徐阶懂得如何收买人心。海瑞就是徐阶救的。在明朝,以死进言是个很赚名声的事,海瑞事发之后,天下舆论都倒向海瑞,而徐阶顺手把海瑞救了,就在功劳簿上得了一大笔。再者,嘉靖死后,徐阶拟遗诏,平反了被严嵩斗倒下去的一批官员,停止了嘉靖当时在修的几处宫殿,又在隆庆朝的时候出力缓解嘉靖朝时候的一些弊端,被人认为有拨乱反正的功劳。别人暂且不说,至少被平反的官员,被徐阶收买的言官,徐阶的同科和学生,以及稍微提高了一些生活质量的老百姓,都或多或少的能从中获得利益,当然要夸徐阶了。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因为隆庆死后的万历朝,上任的是张居正。作为徐阶最宠爱的学生,张居正多多少少也会为自己的老师留些面子的,毕竟徐阶要是被搞臭了,他作为学生日子也不好过。再说在嘉靖朝的两个皇子争位上,张居正也为徐阶做了许多策划。徐阶在私下里上顺从严嵩,支持瑞王,而张居正则与同为裕王老师的高拱暗通曲款,试图脚踩两只船。这种政治上的博弈已经让张居正和徐阶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其实我个人认为,严嵩之所以最后混的那么惨,还是在于严世蕃。严嵩在贪在乱的同时,是有理智在的。他没有在基本国策上犯过什么太大的错误,同时懂得提拔人才,不至于任人唯亲。而作为儿子的严世蕃,当时任工部尚书,私底下干的各种贪污卖官权钱交易的事情海了去了,而且完全不知收敛。严世蕃小名“庆儿”,号“东楼”,《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将“东楼”化作“西门”,直接用“庆”字为名,创造出西门庆,来影射严世蕃荒淫无度的生活。

其实你说,官做到那个级别上,做官的人自己已经没有太多选择了。对付国家机器,对付皇权,对付手下人和自己的贪心,面对权力的欲望。不管是名臣还是贪官,其实差别都没那么大。黄河虽浊,亦能灌溉;长江虽清,亦有泛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