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发小是他领导,芝麻官就敢骂宰相,最后葬送自己和儿子的命

浙江的会稽(今绍兴)人杰地灵,从古至今出了不少著名人物,诸如嵇康、王羲之乃至鲁迅都是此地人士。不仅会稽的名人名震华夏,普通的会稽人亦能青史留名。

皇帝发小是他领导,芝麻官就敢骂宰相,最后葬送自己和儿子的命

绍兴风光

沈炼就是一个相对“普通”的会稽人,但他好歹也是进士,算是继承发扬了会稽善文好学的传统。经历过一段宦海沉浮以后,本是文人出身的沈炼被调往锦衣卫,成了一名负责文案工作的经历。

皇帝发小是他领导,芝麻官就敢骂宰相,最后葬送自己和儿子的命

沈炼

沈炼性格刚强直率,嫉恶如仇,还颇有些名士的狂放劲儿,每当喝酒喝开心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坐在地上傲然大笑,旁若无人。但是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就是非常欣赏他这股子劲,常把他带在自己身边,成为了自己的一名亲信。

皇帝发小是他领导,芝麻官就敢骂宰相,最后葬送自己和儿子的命

陆炳

跟着领导到处走就会有饭局,沈炼也不例外。陆炳经常出入的饭局里,就有一家是严嵩的饭局。严嵩的大少爷严世蕃和陆炳是至交,在酒场上酒德极差,非常喜欢给人灌酒。沈炼虽然不在被灌酒之列,但是也看不惯严世蕃那种欺负人的样子,常常出言相抗。严世蕃虽然扫了兴,但是忌惮他是陆炳的人,因此也不敢对他怎么样。

皇帝发小是他领导,芝麻官就敢骂宰相,最后葬送自己和儿子的命

严世蕃

不久,俺答率蒙古大军围北京城,上书请求赐赏(变相勒索),而且言辞极其傲慢。除了国子监司业以外,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不同意给俺答赏赐的。沈炼作为一个七品官,本没有说话的权利,却在这时大声赞同司业的意见。严嵩的同党、吏部尚书夏邦谟问道:“阁下是什么职务?”沈炼大声说:“我是锦衣卫经历沈炼!您这些大臣们不敢出声,只有我这种小吏张口!”夏邦谟听完之后只是嘲讽地一笑,遂将其赶出大殿。沈炼并没有因此而收起自己的尾巴,他向嘉庆帝进了一份万言书,慷慨激昂地指点了一下北方的防御,奏章落到首辅严嵩手里,自然也就只能石沉大海。

皇帝发小是他领导,芝麻官就敢骂宰相,最后葬送自己和儿子的命

严嵩

俺答退军以后,朝廷内的风气并没有变好,边将没有去思考为什么打不过俺答,只是一味地给严嵩塞钱想要谋取富贵。看到此情此景,沈炼心中的怒火愈发激烈,在一天灌足了酒以后,他痛骂了一顿严嵩,然后奋笔疾书一封奏章,在奏章里,他历数了严嵩受贿、勒索王爷、揽权、唆使儿子贪污等十大罪状,并且请求皇帝把严嵩、夏邦谟等严党一并罢免以谢天下。

奏章传到御前,皇帝并没有激赏沈炼的忠勇,在严嵩的挑拨之下,反倒是认为沈炼在妖言惑众、故意侮辱朝廷大臣以及皇帝本人,本想处死沈炼,在陆炳的力保之下才从轻发落,被贬黜到居庸关旁边的保安去做小官。

皇帝发小是他领导,芝麻官就敢骂宰相,最后葬送自己和儿子的命

嘉庆帝朱厚熜

保安是个著名的老少边穷地区,沈炼在到达保安以后,发现连县学都没有。不过在仗义的商人和里长的帮助下,县学总算是建了起来。沈炼亲自担任县学的老师,悉心教学,博得了乡亲父老的喜爱。保安的百姓都比较正直,都对严嵩切齿大骂,这正好对了沈炼的脾气,大家经常聚在一起以骂严嵩为乐。

教学这些沈炼还编了一些草人,分别命名为李林甫、秦桧和严嵩,喝醉了酒就召集一些学生拿这些草人当靶子练射箭。或者一个人坐在居庸关口,手指向南破口大骂严嵩,骂痛快了而后痛哭失声地回家。消息传到北京,严嵩恨得咬牙切齿,天天想着报复沈炼。

皇帝发小是他领导,芝麻官就敢骂宰相,最后葬送自己和儿子的命

居庸关

等着等着,机会就来了:沈炼上书弹劾严嵩的同党、宣大总督杨顺,杨顺大怒,派人去告诉严世蕃,说沈炼天天召集死士练武(就是拿严嵩那些草人练射箭),图谋不轨,打算一起结盟整他。正好此时居庸关附近有白莲教民起事,被官军捕获,杨顺大喜,对严世蕃说:“这下可以报答严公子了!”随后就把沈炼的名字列在白莲教祸首的名单,并且说沈炼是整个事件的指挥。严嵩父子大喜,立刻把沈炼扔进大狱里面。最后给沈炼的处罚也很清楚:斩首,儿子去戍边!

杨顺得到的奖励是一个儿子被分为锦衣卫千户,感觉还不过瘾的他说:“严大人对我的赏赐还不够,看来是我做的还不好啊!”于是他就把沈炼的三个儿子召集来,打算统统杖杀,除了小儿子沈襄提前溜走以外,其他两个儿子都被活活打死!一个正直的官员和两个孩子的命,也就只值一个千户而已!

严嵩倒台后,严世蕃被处以死刑。临行前,一个保安的太学生手持一张锦帛,上书“锦衣卫经历沈炼”,来到了法场。严世蕃正法后,这个孩子跪地痛哭,大声喊道:“沈公可以瞑目了啊!”

穿越历史的封尘,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沈炼的那股正气,那股宁可粉身碎骨也要为人间谋得正义的精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