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读《左传》七十 (前653年)鲁僖公七年

作者:李欧亚

郑国成为本年的主角,不过展现的是软弱无能墙头草的一面。

一是与楚国结盟不到一年,叛楚归齐。春,齐国讨伐郑国,郑国亲齐派代表孔叔建议投降齐国,说:“只要不好高骛远,也没有过多的担忧,想强大不能强大,又不甘心弱小,所以就麻烦不断,我们只有放低身段,摆正位置,专心依靠齐国才行啊!”郑文公还想着等等,看楚国能不能来救自己,孔叔说:“朝不及夕,不能再等了。”于是郑文公决定叛楚归齐。

二是春秋第二小人申侯被杀。前656年,召陵之战后,郑国大夫申侯两面三刀阴了陈国大夫辕涛塗,献谄于齐桓公,获赐虎牢关为采邑,导致诸侯伐陈,辕涛塗被抓。辕涛塗被释放后,心中气愤不过,但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当作没事人一样,照样和申侯来往。一次,辕涛塗跟申侯说:“虎牢关地势险峻,如果能进一步加固城池,再搞点绿化亮化,那一定声名大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申侯很高兴的听从了。辕涛塗扭脸跟郑文公说:“申侯加固虎牢关城池,这是要造反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郑文公将虎牢关赐给申侯本就被迫,这下更讨厌申侯了。本年,夏,郑文公杀掉申侯,取悦于齐,因为齐桓公也知道当初被申侯欺骗了。

三是太子华叛国作奸。郑太子华受郑文公派遣去列席诸侯盟会,诸侯商议看是否接纳郑国的投降,让郑国重新加入以齐为首的联盟。管仲的意见是按照德、礼对待所有诸侯国,那么大家都会自觉团结在齐国的周围。郑太子华私下找到齐桓公,说:“我国反对齐国的主要是洩氏、孔氏、子氏三个家族,如果您帮助除掉这三个家族,让我当郑国国君,我郑国愿意成为齐国的一个附庸国。”齐桓公一听很有吸引力,准备答应他。管仲说:“我们以礼信会合诸侯,子华违反父命谋私利,无礼无信,不行。”齐桓公说:"咱们出动那么大兵力,也没取得完全胜利,现在郑国内部有矛盾,我们趁机拿下,不行吗?”管仲说:“用德招抚,用正义教训,如果他不听,就帅诸侯讨伐,那么郑国马上就要覆灭而顾不上其他事,就会害怕而投降。如果纵容太子华这样的奸人,那么郑国就有理了,他也不会害怕;组织诸侯盟会,是以道义为前提,现在利用奸人投机取巧,让后人怎么看?多国联合行动,德、刑、礼、义等行为,各国史书都会有记载,如果扶持奸人当国君,那么我国的盟主地位也会不保。如果做了不能在史书上记载的坏事,是不讲道德啊!不听太子华的坏主意,郑国马上就会归顺于我们。"冬,郑国到齐国请求加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