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讀《左傳》七十 (前653年)魯僖公七年

作者:李歐亞

鄭國成為本年的主角,不過展現的是軟弱無能牆頭草的一面。

一是與楚國結盟不到一年,叛楚歸齊。春,齊國讨伐鄭國,鄭國親齊派代表孔叔建議投降齊國,說:“隻要不好高骛遠,也沒有過多的擔憂,想強大不能強大,又不甘心弱小,是以就麻煩不斷,我們隻有放低身段,擺正位置,專心依靠齊國才行啊!”鄭文公還想着等等,看楚國能不能來救自己,孔叔說:“朝不及夕,不能再等了。”于是鄭文公決定叛楚歸齊。

二是春秋第二小人申侯被殺。前656年,召陵之戰後,鄭國大夫申侯兩面三刀陰了陳國大夫轅濤塗,獻谄于齊桓公,獲賜虎牢關為采邑,導緻諸侯伐陳,轅濤塗被抓。轅濤塗被釋放後,心中氣憤不過,但并沒有表現出來,而是當作沒事人一樣,照樣和申侯來往。一次,轅濤塗跟申侯說:“虎牢關地勢險峻,如果能進一步加強城池,再搞點綠化亮化,那一定聲名大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申侯很高興的聽從了。轅濤塗扭臉跟鄭文公說:“申侯加強虎牢關城池,這是要造反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鄭文公将虎牢關賜給申侯本就被迫,這下更讨厭申侯了。本年,夏,鄭文公殺掉申侯,取悅于齊,因為齊桓公也知道當初被申侯欺騙了。

三是太子華叛國作奸。鄭太子華受鄭文公派遣去列席諸侯盟會,諸侯商議看是否接納鄭國的投降,讓鄭國重新加入以齊為首的聯盟。管仲的意見是按照德、禮對待所有諸侯國,那麼大家都會自覺團結在齊國的周圍。鄭太子華私下找到齊桓公,說:“我國反對齊國的主要是洩氏、孔氏、子氏三個家族,如果您幫助除掉這三個家族,讓我當鄭國國君,我鄭國願意成為齊國的一個附庸國。”齊桓公一聽很有吸引力,準備答應他。管仲說:“我們以禮信會合諸侯,子華違反父命謀私利,無禮無信,不行。”齊桓公說:"咱們出動那麼大兵力,也沒取得完全勝利,現在鄭國内部有沖突,我們趁機拿下,不行嗎?”管仲說:“用德招撫,用正義教訓,如果他不聽,就帥諸侯讨伐,那麼鄭國馬上就要覆滅而顧不上其他事,就會害怕而投降。如果縱容太子華這樣的奸人,那麼鄭國就有理了,他也不會害怕;組織諸侯盟會,是以道義為前提,現在利用奸人投機取巧,讓後人怎麼看?多國聯合行動,德、刑、禮、義等行為,各國史書都會有記載,如果扶持奸人當國君,那麼我國的盟主地位也會不保。如果做了不能在史書上記載的壞事,是不講道德啊!不聽太子華的壞主意,鄭國馬上就會歸順于我們。"冬,鄭國到齊國請求加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