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秋香皆为“扬长”
所谓春水秋香,一般指的是春茶内含物质丰富,汤质饱满,滋味浓强,所以春茶重水;秋茶较淡薄,香气高扬,所以秋茶显香。

常喝茶的人都知道,好的春茶水路先不说,香气更是丰富内敛,比秋茶高级得多,就像我们挑选香水,往往高级的香气绝不是扑面而来的高扬。
现在正是秋入冬的阶段,然而早在初秋时,很多主打铁观音的茶叶门店皆打出横幅:秋香来了。主做武夷岩茶的茶叶门店也在做着品鉴活动,打的却是春茶退完火的适饮茶品。
武夷岩茶向来以正岩为贵,而正岩茶一般只做春茶。对比之下,铁观音似乎特别强调“春水秋香”,这其实是现代产业化的结果。(以上举例只是为了讨论现实情况分析问题,并没有踩一捧一的意思)
现代产业化所带来的后果
以经济为导向,扩大种植、台地密植、一年两采、机械化等都是产能量化的手段。产量起来了,经济效益腾飞,品质方面当然是可以降格的。如此,全国茶皆以春茶为上,唯独铁观音的“秋香”与“春水”齐平,甚至秋比春好。
有人说,原因是闽南地区春季多雨,茶季逢雨导致鲜叶含水量过高,制作难度大,制优率低。那我们转换视角看闽北武夷山正岩产区,春季又何尝不是多雨呢?为何对其影响没那么大?这就是一年一采与一年两采的区别了。
除开地域土壤气候环境,从农业规律的角度出发,经历一次采摘与经历了两次采摘的鲜叶,其内含物质的积累、内质结构以及生长态势差距甚大,这在雨季生产中,直接导致的是制成品质绝对差异。所谓“绝对差异”,行内有句话叫做成或者没做成,是达不达标的问题。
这些年铁观音品质的滑坡,导致各种负面消息,行情由盛转衰,市场急剧萎缩。安溪各乡也因此出现茶山丢荒,茶事不振现象。
福祸相依 来日方长
但危机中蕴含着转机,数年丢荒生态逐渐恢复,由于市场冷淡,不得不重找出路,有心人从工艺中着手,有些断了经年的手艺反而续了回来,真正的古早味得以重现。
我们其中也做了多方尝试,梳理关于传统的制茶工艺价值观,并以此为导向,恢复开发了几款传统乌龙茶。自然培育、一年一采、只做头春、自然做青(非空调)、传统碳焙,是我们的标准。
接下来我们会把经过一年原产地调研、多方资料数据采集整理,关于乌龙茶的每个工艺技术环节,所以然及之其所以然的知识点详细分享。为使所阐述观点有更直观的印证,我们会提供相对应茶样,低价分享,尽可能使茶友们以最低“试错成本”,看明白喝明白您所关注的茶。
下篇:春水秋香茶样评测,敬请期待!
我们将组建品鉴交流群,定期开展品鉴交流活动,欢迎进群交流,加入我们的每一个新进茶友,都有两次免费领取茶样的机会。欢迎真正对茶有兴趣的你,请随我来!
扫描以上二维码
一起喝茶吧!
#茶#茶叶#茶知识#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