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觀音的“春水秋香”究竟為何?

作者:大魚說茶

春水秋香皆為“揚長”

所謂春水秋香,一般指的是春茶内含物質豐富,湯質飽滿,滋味濃強,是以春茶重水;秋茶較淡薄,香氣高揚,是以秋茶顯香。

鐵觀音的“春水秋香”究竟為何?

常喝茶的人都知道,好的春茶水路先不說,香氣更是豐富内斂,比秋茶進階得多,就像我們挑選香水,往往進階的香氣絕不是撲面而來的高揚。

現在正是秋入冬的階段,然而早在初秋時,很多主打鐵觀音的茶葉門店皆打出橫幅:秋香來了。主做武夷岩茶的茶葉門店也在做着品鑒活動,打的卻是春茶退完火的适飲茶品。

武夷岩茶向來以正岩為貴,而正岩茶一般隻做春茶。對比之下,鐵觀音似乎特别強調“春水秋香”,這其實是現代産業化的結果。(以上舉例隻是為了讨論現實情況分析問題,并沒有踩一捧一的意思)

現代産業化所帶來的後果

鐵觀音的“春水秋香”究竟為何?

以經濟為導向,擴大種植、台地密植、一年兩采、機械化等都是産能量化的手段。産量起來了,經濟效益騰飛,品質方面當然是可以降格的。如此,全國茶皆以春茶為上,唯獨鐵觀音的“秋香”與“春水”齊平,甚至秋比春好。

有人說,原因是閩南地區春季多雨,茶季逢雨導緻鮮葉含水量過高,制作難度大,制優率低。那我們轉換視角看閩北武夷山正岩産區,春季又何嘗不是多雨呢?為何對其影響沒那麼大?這就是一年一采與一年兩采的差別了。

鐵觀音的“春水秋香”究竟為何?

除開地域土壤氣候環境,從農業規律的角度出發,經曆一次采摘與經曆了兩次采摘的鮮葉,其内含物質的積累、内質結構以及生長态勢差距甚大,這在雨季生産中,直接導緻的是制成品質絕對差異。所謂“絕對差異”,行内有句話叫做成或者沒做成,是達不達标的問題。

這些年鐵觀音品質的滑坡,導緻各種負面消息,行情由盛轉衰,市場急劇萎縮。安溪各鄉也是以出現茶山丢荒,茶事不振現象。

福禍相依 來日方長

但危機中蘊含着轉機,數年丢荒生态逐漸恢複,由于市場冷淡,不得不重找出路,有心人從工藝中着手,有些斷了經年的手藝反而續了回來,真正的古早味得以重制。

我們其中也做了多方嘗試,梳理關于傳統的制茶工藝價值觀,并以此為導向,恢複開發了幾款傳統烏龍茶。自然培育、一年一采、隻做頭春、自然做青(非空調)、傳統碳焙,是我們的标準。

鐵觀音的“春水秋香”究竟為何?

接下來我們會把經過一年原産地調研、多方資料資料采集整理,關于烏龍茶的每個工藝技術環節,是以然及之其是以然的知識點詳細分享。為使所闡述觀點有更直覺的印證,我們會提供相對應茶樣,低價分享,盡可能使茶友們以最低“試錯成本”,看明白喝明白您所關注的茶。

下篇:春水秋香茶樣評測,敬請期待!

我們将組建品鑒交流群,定期開展品鑒交流活動,歡迎進群交流,加入我們的每一個新進茶友,都有兩次免費領取茶樣的機會。歡迎真正對茶有興趣的你,請随我來!

鐵觀音的“春水秋香”究竟為何?

掃描以上二維碼

一起喝茶吧!

鐵觀音的“春水秋香”究竟為何?

#茶#茶葉#茶知識#烏龍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