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至猕猴桃:“小果子”走出致富“大路子”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闫瑜涛 白欢琳

“将新鲜猕猴桃洗净、削皮、切片,然后采取科学烘烤方式将美味凝住,最大限度的保留营养成分。在国内各大省会城市,都能看到我们眼前的这些猕猴桃凉果。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舒心,也让农民赚得欢心……”日前,看着繁忙的生产线,周至县猕猴桃加工协会会长、西安市亿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运宁面带喜悦,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周至猕猴桃:“小果子”走出致富“大路子”

▲猕猴桃加工协会会长、西安市亿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运宁

王运宁告诉记者,“我们的‘亿慧’牌猕猴桃凉果,原材料精选周至优质源地,层层严格筛选,保证每个鲜果都是最优质的食品。它是周至特色农业的一颗小小的‘明珠’,获得过省市名牌产品、后稷特别奖等奖项。我们‘亿慧’这个品牌已经打响,让我更加有底气带领乡里群众为这个产业,为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做一份自己的贡献。”

捧着“金果果”,迈步小康路。周至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猕猴桃栽植面积43.2万亩,挂果面积39万亩,年产鲜果53.6万吨,年产值近70亿元。县级以上猕猴桃园区17家,合作社1000余家,猕猴桃冷藏库2680座,其中千吨以上高档气调库26座,库容量40万吨,果品深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能力35万吨。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007家,电商、微商经营户4000余家,从事猕猴桃相关产业的人员超过30万。在亿慧等龙头的“领舞”下,周至猕猴桃正加速猕猴桃全产业链“走红”。

小作坊的“大跃进”

“我的老家在周至竹裕,那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由于家庭情况一般,我高中毕业后就没继续念书。从19岁开始,我就在工地上学泥瓦匠,后来‘提起瓦刀就能干’。先是给本地人盖房,还干到了项目经理,成为二级建造师。后来,看到果农猕猴桃销售困难,便在2005年时选择了猕猴桃加工这个行当,开起了家庭作坊。”面对记者采访,王运宁开门见山。

王运宁表示,当年没有经验,第一年仅生产24吨,还赔了四万多元。后来,在政府部门帮扶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玉容(产品方面)、周会铃(贮藏方面)和陕西师范大学孟永宏、赵武奇(设计方面)等“智库”的助力下扭亏为盈,产能也从最初的几十吨逐渐扩展到现在的两千多吨。通过16年艰苦的努力,亿慧目前已发展成为周至县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猕猴桃加工企业。

周至猕猴桃:“小果子”走出致富“大路子”

▲周至县猕猴桃加工协会会长、西安市亿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运宁

旁边的亿慧总经理王平喜,马上接过了话茬:“我们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以高品质、高甜度、芳香四溢的特点打入全国市场。出口手续也齐全,通过了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体制(HACCP)认证和国际质量管理(ISO9001:2000)认证,产品出口俄罗斯、韩国、荷兰、比利时、马来西亚、泰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一业兴,百业旺。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327.3多万元,带动果农3250户。”他认为,以亿慧为龙头,当地村民有了固定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庄村民的收入,不少附近村民来这里打工,一定程度上也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农家户的“小确幸”

特色产业的发展,也让乡亲们挑上了“金扁担”。

前不久,在路过陕西省周至县时,听说县里有个农家女孩自费到法国留学,光保证金就交了8万多。农民靠务农能供孩子自费到国外学习,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心。当知道这个女娃的名字后,日前来到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军寨村猕猴桃种植基地,找到了这个女孩的家,发现这家人的收入靠的就是猕猴桃,于是我就和户主陈文拉起了家常。

周至猕猴桃:“小果子”走出致富“大路子”

▲合格品区

“那是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家大女儿能出国留学,都是猕猴桃给‘买单’!”陈文说。如今,靠着种植猕猴桃,陈文把家里的三个孩子都供上了大学。“不上学有啥出路?种植猕猴桃赚的钱,养活三个孩子不成问题。”陈文透露,家里卖猕猴桃一年能收入个十几万元,最多时还赚过二十万元。

周至猕猴桃:“小果子”走出致富“大路子”

▲烘干室

猕猴桃的甜蜜,如今也是陈文生活的味道。记者看到,陈文的家里盖起了三座崭新的房子,家电齐全,舒适惬意。昔日满目残垣破房的贫困村,如今已换上“水泥路、新楼房、果满园、人气旺”的新画卷。

一家人的“奋斗桃”

说到“周至桃姐”,在行业内也是声名鹊起。

“周至桃姐”的真名叫陶俐孜,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安IT行业,正是事业风生水起之时。由于一次在在医院看到,许多小孩由于吃了不健康的食品而生病后,她毅然放弃工作了10年的IT工作,返乡和父亲陶宏斌种起了猕猴桃,决心让人们吃上无添加剂的水果。

周至猕猴桃:“小果子”走出致富“大路子”

▲装箱

“我们这个村子叫军寨村,是猕猴桃生产专业村。我女子儿辞职后,注册了公司,后又注册了属于自己的猕猴桃商标——‘誉原鲜’。由于拒绝使用膨大剂、催熟剂、杀虫剂,从不使用化肥,坚持施用有机肥,逐渐的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据陶宏斌介绍,为了把猕猴桃做成甜蜜产业、幸福产业,他也在村里组建了生产合作社,建起了千吨气调冷库,还引进了电商销售,将周边村庄的猕猴桃集中收购后,统一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一颗猕猴桃,一个致富梦。“如今,小小猕猴桃,已成为周至县果农增收致富的‘金蛋蛋’。这供孩子上学、建新房、买小车、商业投资、美化村庄家园,都是猕猴桃的功劳。我家园子里的猕猴桃,五家客商抢着要,去年一天就卖光了!”说起猕猴桃的销售情况,楼观镇军寨村原党支部书记陶宏斌乐得合不拢嘴。

周至猕猴桃:“小果子”走出致富“大路子”

▲外运

经过多年发展,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从粗放式经营转变为标准化生产管理,从单一种植发展到集加工、贮藏、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2014-2020年连续7年品牌价值居中国猕猴桃区域价值排行榜第一位。从普通农户陈文,到“周至桃姐”父女的接续奋斗,再到“领舞”龙头企业亿慧,均是周至猕猴桃全链“走红”的一个缩影。

“小果子”走出致富“大路子”。周至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实施国家级猕猴桃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打造集冷链、物流、研发、交易、电商和深加工类企业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定位是国内一流的国家级猕猴桃产业示范园。今后,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猕猴桃企业,其产生的“鲶鱼效应”,会让这个产业做得更强。此外,还要培育一到两家龙头企业,鼎力打造国家级龙头企业。在品种研发方面,通过高接换头,逐渐把秦美、海沃德换成以翠香为主的优良品种,把这个本土选育的品种发扬光大,进而实现整个产业的提质增效。让“金周至”这张名片,插上“金果子”的翅膀翱翔四海,誉满天下,用猕猴桃给世界一个“周至印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