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那年温庭筠终于混进了国子监。

图片选自网略
以前都是别人出题考他,现在轮到他考别人了。判卷高兴之余,他把自认为好的试卷都张榜公示。贴出的这些考卷,全是些“愤青”写的,不是针砭时事,就是嘲骂权贵。
这可惹恼了当朝权贵,很快温庭筠就被踢出了京城。临走时,许多举子自发地为他送行。讨人嫌一辈子,终于有了个满含人情味的结局。
温庭筠的生平,跟宋代的那个青楼大词家柳永 柳三变非常相似,但其文学成就则远在柳永之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他的词与韦庄齐名,人称“温韦”。他还有一个雅号,叫“温八插”,即答科举试卷写韵文时一次插手可成一韵,八次插手八韵即告完稿,比三国时代的曹植“七步成诗”牛气多了。唐宋词坛有个重要流派--花间词,据说温庭筠就是该派的祖师爷。
温庭筠的老家本来在山西平遥县长则村。
青年时跑到江淮一带客居,碰到了时任常州刺史的史学家姚勖。公元826年,温庭筠在扬州某妓院逍遥,与一陈姓妓女很是投缘,而这位妓女与姚勖也是老相好。姚大人也真是,好好的常州不呆,偏要跑到扬州来寻花问柳。这下子好了,冤家路窄,分外眼红,捋起袖子就开打。温庭筠是平头百姓,孤身一人,姚勖是地方官,有一帮随从,这场架打下来,谁吃亏就不用说了。严重的后果是:温庭筠不但被群殴,还被姚大人剥夺了常州居留权,驱逐回老家。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近40岁时开始参加官员选拔考试,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当时,温庭筠是庄恪太子的门客,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左右数十门客或被杀或被逐淘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也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之所以能够得以幸免,与嫖娼被群殴有关,哪还指望中进士?
支持杨贤妃打击庄恪太子的一帮官员,也是在妓院与温庭筠碰上的。那一次不是因为争风吃醋,而是党派斗争。争夺头牌妓女,不过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罢了。
看过流氓无赖斗殴,很少见过文人打架。史书上的记载亦语焉不详。据赵炎分析,群殴肯定是发生了,温庭筠也吃了大亏。此后,他在鄠(今陕西户县)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 到底是真病了,还是被打得起不来床,不得而知。
第三次被群殴,是咸通四年(863年),此时温庭筠已经63岁了,穷得要命。本来在襄阳节度使徐商手下做巡官(相当于幕僚参谋),有吃有喝有得玩,可是两年前,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饭碗丢了,只好去了江东。 次年冬又回到第一次被群殴的淮南。
史书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小兵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掉了。中唐以后,京城及各地重要城市有“夜禁”之法,大街上不得见行人。也就是说,你若是在妓院娱乐,只能玩通宵,天亮才能回家,半夜回家走在街上就犯法。
当时令狐绹由宰相位出镇淮南,这位令狐宰相与温庭筠也有过节。他曾经请温庭筠代写诗文讨好皇帝,并要求温庭筠给他保密。
可是温庭筠四处炫耀自己给宰相当过枪手,使令狐宰相颜面大损。还有一次,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典故出处,就问温庭筠。温庭筠告诉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因此令狐绹恨他恨得咬牙切齿。
温庭筠被巡街小兵群殴,气恼得晕头转向就去找令狐绹告状。双方对质公堂,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令狐绹闻之捋须而笑,并未处置打人的兵丁。温庭筠嫖娼被群殴打掉了牙的新闻传到京师,弄得满城风雨。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群友申说原委,为己雪冤。
时有高官子弟裴诚 令狐滈等,都是温庭筠被殴打的见证人,看令狐绹公报私仇,使得温庭筠如此狼狈,很是不忿,就联名上书朝廷,为温庭筠说好话。咸通六年(865 年),皇帝为了安抚温庭筠,就诏令他出任国子监助教,可惜好景不长,次年即被贬方城尉,死于赴任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