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温庭筠·花面交相映

【读诗第1968-1974天】

【2022.3.22-2022.3.28】

【温庭筠·心思细腻温八叉】花间词里,温庭筠大概是心思最细腻的那一个了。韦庄很明快,自不必说,其他人如欧阳炯、张泌都写不过他。

1968 南歌子

作者:温庭筠【唐】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可抒案:

相思也好,憔悴也罢,都是常见的情景,不过,若是春色如画、百花盛开之时,却偏偏“斯人独憔悴”,这种加倍的难过便不得不使人注意了。百花都是好时节,为何独我一人萦损?前四句写得平平,惟独最后“百花时”三个字补得很深切,有一语中的之感。温庭筠《河渎神》也有“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之句,与本作是同样的意思,但是太工整了,便少了许多逆挽的力量。这种突施冷箭的手法正是《南歌子》的标准范式之一。

1969 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

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

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孤庙是我心,寒潮是离情,西陵风雨正是生活之艰辛。开篇看似是写景,其实是写情,写得干净简洁,真是典范之笔。三四句转出人物,也很简明,“倚兰桡”三字便写出惆怅之本源。五六句用韵一转,用情也随之而转,于悲情中生出些愿望。这个转笔用得好,有铁树开花之妙。七八句写得平平。

1970 玉蝴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塞外句,借衰草写此处对彼处的关切,江南句,雁指音信,又指人,写此处因彼处而生的凄情。这两句不仅字词对得工整,句意上也对得很贴合。下阕的芙蓉、杨柳既是时令变易的实景,又暗喻佳人之伤神,一语双关。这四句写得工整且巧妙。

1971 诉衷情

莺语,花舞。

春昼午。雨霏微。

金带枕,宫锦,凤皇帷。

柳弱燕交飞,依依。

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这类作品节拍短促,很有些用五、七言怎么也写不出的味道,不过,它可以腾挪的空间较小,写好了也比较难,很容易写成辞藻的堆砌。温庭筠这首词,由眼前之物,写到此时情境,又过渡到此身所处之现实空间,是很有层次的推进,再以柳、燕起兴,埋下伏笔,推进至最后的辽阳句,才抖开包袱,又用“梦中归”结尾,既回应了“音信稀”的伤感,又呼应了前文昼午、枕帷,很有些萦绕的余味。

1972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上一句还是早晨,下一句就到了日暮。“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诗人只用这两句,便写了女子从早到晚一天痴坐苦等的情形。真是简洁而隽永。结句倒是一般。

1973 荷叶杯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一点露珠,是女子怔怔出神;波影池塘,是她抬头展目而叹;红绿两乱,是她心事触动,相思而悲;水风凉,是她悲哀的余音。看似纯写景物,其实全是情思,还暗藏了一段故事,这是写景的最高笔法。

1974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前两句写面容,三四句写梳妆,五六句写照花,七八句写罗襦,四个镜头,层层推进,写得很有秩序。上阕明写佳人有心事,下阕用“交相映”、“双鹧鸪”暗示她形单影只。诗人不做议论,也不必议论,这其中曲折的心思就全出来了。伤情哀叹而不着于形,手段高妙。

----

诗人、诗评人

陈可抒

评注出版《海子抒情诗全集(评注典藏版)》

细讲诗歌,庖丁解牛,学诗必读,解诗为马

《人生无意读庄子》、《少游词》

新书《片玉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