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子到了卫国以后,又开始他云游四海的生活。
有一天,列子正走得满头大汗,忽然发现路旁有一个暴露在乱草堆中的头颅骨,从外形看来应有百年之久了。他不慌不忙、不忧不惧地把它捡起来,拨掉黏着在上面的杂草,拍掉附着在上面的泥土,仔仔细细地端详了一会儿,然后若有所悟地指着头颅骨对他的弟子百丰说:
“这个世界只有我和你了解生死的道理。就以这个头颅来说吧,我们平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自以为很得意很满足,其实说穿了我们的生活和这个头骨静静地躺在乱草堆中又有什么两样,因为把生死看开以后,活生生的人百年以后就是一堆白骨,那么,我们的生命又有什么值得珍贵的呢?”
这种生死的变化是万物都不能避免的啊!至于有多少变化,那就很难说了。只要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就可以在他“化机”的过程中产生无数的新生命,譬如有一种田鸡,俗名叫虾蟆,它们在田里很长一段日子后,就会长出长长的爪而变成鹌鹑①。
鹌鹑是一种纯性的鸟,它飞的时候,一定依附着草不敢远离。因为它如果一不小心碰到水,就会变成一种像丝一样的草,而草得到水土的滋养又会变成青苔,如果这些青苔生在洁净高凸的地方就变成车前草。车前草吸取粪土等秽物又会变成乌足草。
乌足草的根经过长久时日以后,就会变成蝎子,而乌足草的叶就变成蝴蝶,蝴蝶很快又化成幼虫。这些幼虫如果生长在炉灶的下面,就变成像刚脱壳的嫩虫叫作“鸲掇”,鸲掇经过一千日以后又变成鸟,名叫“乾馀骨”,乾馀骨嘴里的唾沫会变成“斯弥”,斯弥又变成“食醯颐辂”,是醋虫,这种叫食醯颐辂的醋虫也可以从“食醯黄軦”变来,而食醯黄軦是从“九猷”虫所生出来的,九猷虫又是从“瞀芮虫”生出来的,而瞀芮虫是从一种叫“腐蠸”的萤火虫所变来的。
另外有更奇特的化机,听说羊肝丢在地上久了以后会化成一种鸟,叫作“地皋”,而马血丢在地上久了会化成鬼火名叫“转邻”,人的血也会变成野火。
从以上各种物类的转化看来,鹞变成鹯,鹯变成布谷鸟,布谷又化成原来的鹞,如此循环变化,机转不已。甚至空中飞的燕子会变成水中游的蛤,两栖的田鸡会变成逐水草而居的鹌鹑,腐朽的瓜类掉到水里会变成鱼,老而黄的韮菜不去采撷,久了以后会变苋菜。另外,母羊老了长得满脸皱纹就成了猿猴,鱼卵经孵化变成小虫在水中蠕动,这些都是大自然一片化机的奇中奇。
据古书上记载:亶爰山上有一种野兽,样子像狐狸,而头上长有浓浓的卷毛,名叫作“类”,这种名叫类的野兽,没有雄的,只要一大堆雌的在一起,都会自然怀孕生子,它们就是靠这种“同性恋”繁衍后代的。
更绝的是有一种水鸟叫作“鶂”,只要雄鸟和雌鸟互相定定地看一眼,就会怀孕而产出小鶂鸟来。另外有一种龟,纯一色都是雌的,名叫“大要”;纯一色都是雄的,叫作“穉蜂”。这两种龟,都是不经交配而能自生小龟鳖,这种生产是靠两性相感而起变化的结果。
上面所说都是动物相感而化的例子,其实人也一样,有许许多多的变化。
在《大荒经》②里有一段记载。
东方海外有一个国家叫作“思幽国”,那个国里分成男女两个集团,男的集团叫作“思士”,他们一辈子不娶妻子。女的集团叫作“思女”,她们也不需丈夫。说也奇怪,他们不经婚配交接,只要像鶂鸟那样,用眼睛互相看看,就自然会感动而生出孩子来。
周的始祖后稷的出生更为奇特。
后稷的母亲姜嫄,有一天到野外游玩,在路上偶然发现地面上有一个很大的脚印,她觉得又惊讶又好玩,便试着用自己的脚去踏在这个大脚印上,比比看相差多少。哪里知道,她刚刚踏上大脚印,全身就仿佛受了什么感动,回来不久,就怀了孕,后来便生下一个小男孩,那便是后稷。
汤的贤臣伊尹的诞生也很特殊。
听说以前东方有个莘国,有一天,一个姑娘提着篮子到桑林去采桑。忽然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于是,她循声找去,发现在一棵空心老桑树里有一个胖娃娃,光着身子正在舞手蹬足地哭叫。那个姑娘就把娃娃抱起来,献给国王。
国王就派人察访婴儿的来历,费了好多时日才查出,孩子的母亲原住在伊水的岸边。这个母亲,一天晚上,梦见神人告诉她:“舂米臼如果出了水,就向东边跑,不要回头看。”
第二天,舂米臼果然出水了,她赶紧把神向她说的话告诉邻居,一面照着吩咐向东边走,邻居们相信她的话的就跟她向东走,不相信的仍在家里观望,她也顾不了那么多,快步往东走了约十里路程,因惦记着家园和邻居,不知现在如何了,忍不住回头一看,只见家园已成了白茫茫一片,滔滔洪水正朝她汹涌扑来,她正想狂喊,身子就变成了一棵空心老桑树,站在大水中央,抵拒激流,洪水才慢慢在她前面退去。过了些日子,采桑姑娘来采桑时,才发现这棵空心桑树的肚里有一个孩子,经邻人的指证,这个孩子确实是空心树的,又因为孩子的母亲原住在伊水,所以取名伊尹,长大后成为汤的贤相。
既然大脚印可以使人怀孕,空桑木可以生孩子,那么蟩蛁(蟨蛁虫)虫由湿润之气所生成,醯鸡(醋虫)生于酒中的酸气,就不足为奇了。甚而“羊奚草”可以和“不笋”及“久竹”两种草混合而生出“青宁虫”。青宁虫又生出“程”(程是一种兽,越人称豹为程),由程生马,由马生人,人又返回微生物的“有机体”中。
从这许多“入机”、“出机”的变化中,可以想见,生死变化是不可测的,生于此的或许正好死于彼,那又何必斤斤计较生死的事呢?
圣人明白“生不常存”、“死不永灭”的道理,所以不喜于生,也不惧于死,万形的变化最后都归于不化,因此“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前人说:“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就是要我们了解这个天机,才能够不戕害生命,才能够把活生生的人看成和头颅骨没有两样。
【注释】
①从虾蟆变鹌鹑到老母羊变猿猴,都是先民智慧未开的传闻,列子借这些传闻解释生命的变化,可谓浪漫之大成,不必以今日科学去论它。
②《山海经》篇名。《山海经》有《大荒东经》、《大荒西经》、《大荒南经》和《大荒北经》。
……
选摘 | 《列子:御风而行的哲思》
编撰 | 罗肇锦
出版 | 九州出版社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第三辑23·御风而行的哲思:列子 ¥36 购买
《列子》以寓言、神话、故事、散文等形式,揭示精微的哲理。“与时推移,应物变化”的道理,极端快乐的现实主义、本真的人性展示,活生生的现实与似真亦幻的泡影,对生命的达观、磊落充盈于字里行间。
本书是改写本,可以看到那个遥远时代人们的生命观,正是今天的人们所倾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