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髡残(1612—1673),本俗姓为刘。钱澄之的《髡残石溪小传》中曾记载:“师与予同年生,祈而皙,头白如雪,冬夏一秃顶,身臂少受寒湿,时作痛,甚厌苦之,因自号髡残。”字介丘,号石溪、介丘、白秃、残道人、秃残,“石溪”和“介丘”是髡残最常用的字号,频繁出现在朋友的题跋、评述、书信中。㶏园和渔仙溪是一方快乐的净土,是少年髡残和青年髡残的精神乐园。“石溪”就是髡残对于心中完美景色的记忆,而“介丘”中“介”是微小,而“丘”则是连接高山与高山之间的小土山,髡残以介丘来自喻为家乡武陵源的一部分,是对于故乡的怀念。而“白秃”、“天壤残者”、“残道人”、“秃残”则是对于自己多病之躯的直接流露。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髡残原是武陵(湖南常德)人,他慧根极高,不但聪明而且好学,除了喜欢书画之外还喜欢与佛教相关的书籍。年轻时弃举子业,二十岁就削发为僧,云游名山。四十三岁之后长居南京牛首寺。他的性格耿直,不善与人交际,常年在山上苦修,过着穷苦潦倒的日子,日常生活每日相同,在幽栖寺的陋室茅屋中闭关修行。除了外出求医,几乎没有踏入尘世一步,只专心与修禅和书画创作。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黄鹤山樵此道微,

溪边片石独传依。

画师少惬山僧意,

遗墨苍龙破壁飞。

这是程正揆在髡残去世之后,见其遗墨后,所做的《题石公画》。髡残的山水画,清逸高古,平中见奇景。他师法于王蒙,笔法浑厚粗犷豪迈,凝重,笔墨沉稳,繁密有序,重视笔墨技艺。非常善用秃笔和渴墨,秃笔而不干枯。章法自然,不拘于常规,纵而能敛,表现出奇峰危崖,树木华滋,飘渺幽深。而他不仅仅画中笔画绝佳,更是将禅意与绘画意境结合的分外巧妙。他的人生是分外坎坷的,孤僻,晚年疾病缠身,但在绘画中很少看到他表达苦痛哀怨的情绪,而是超脱世俗情感与个人私欲,以一种对万物众生的慈悲大爱来对待草木人兽。他的山水画题跋中有云:“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后悟此六法。”髡残画面中的意境正是坐禅静悟的修为体现,他的绘画构图饱满,繁复中见灵性,常用徐徐上升的云烟表达他洗涤世俗、参禅佛理对于般若空观的追求。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
清逸高古——清“四僧”髡残山水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