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平军悍将赖文鸿:打败过鲍超,拒绝降清力战而亡

作者:岩岩说史

说起湘军悍将,大家很容易想到鲍超,他一生战斗500余次,身受108处伤,却从未遭遇失败,可谓是常胜将军。有些人甚至说,陈玉成、李秀成一看到鲍超“霆军”的旗帜,立刻绕道走,一点脾气都没有。那么,鲍超果真这么厉害吗?自然不是,赤岗岭之战,鲍超、曾国荃麾下兵马一万多,刘玱琳只有1000余人,但湘军正面攻坚屡次失败。

太平天国阵营,有人可以击败鲍超,此人就是赖文鸿。宁国之战时,鲍超主动发起进攻,损失了几位大将,后退守城内。1864年8月,赖文鸿掩护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在湖州与数万湘军、淮军厮杀,不幸被枪炮击中,战死沙场。

太平军悍将赖文鸿:打败过鲍超,拒绝降清力战而亡

赖文鸿,广东嘉应州人,遵王赖文光弟弟,洪秀全夫人赖莲英的堂弟,是太平天国著名将领。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赖文光、赖文鸿兄弟在此前便从广东前来投奔姐夫,一起参加起义。此时,赖文鸿地位一般,隶属于韦昌辉帐下。

1853年6月,太平军西征,韦俊是前锋大将之一,赖文鸿追随他征战武昌,两次夺取城池,立下大功。1856年初,湘军悍将罗泽南率兵攻打武昌,赖文鸿率兵与之交战,引诱其追击。结果,太平军在城门附近埋伏,击毙了罗泽南。

罗泽南,曾国藩的铁杆兄弟,也是湘军头号悍将,地位显赫。罗泽南阵亡后,湖北巡抚胡林翼不敢轻易攻打武昌,转而采取围困战术,打消耗战。如此,武昌局势稳定,暂无压力。

太平军悍将赖文鸿:打败过鲍超,拒绝降清力战而亡

韦俊镇守武昌,时刻威胁湘军后方,曾国藩、胡林翼等湘军统帅深感不安,却又无可奈何。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北王死于内斗,石达开又带兵外出单干,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如此,湘军再次转入进攻,但依然无法夺取武昌城池,湘军士兵伤亡惨重。

天京事变爆发后,因为哥哥韦昌辉滥杀无辜,韦俊处境非常艰难。此时,清军围攻武昌,天王洪秀全不信任,太平军将领不理解,没人愿意增援武昌。粮草断绝后,韦俊只能带着赖文鸿等人连夜突围,保存有生力量。

韦俊突围后,麻烦很快就来了。1858年底,杨辅清脱离石达开,再次回到太平天国阵营。洪秀全非常高兴,授予杨辅清“中军主将”职位,并派他去皖南地区作战,辖区与韦俊重叠。

太平军悍将赖文鸿:打败过鲍超,拒绝降清力战而亡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杨辅清经常挑衅韦俊,双方士兵多次摩擦。对此,韦俊决定避开锋芒,带着黄文金、赖文鸿、刘官芳、古隆贤、胡鼎文等悍将去江北投奔李秀成。谁知,陈玉成居然封锁长江,杨辅清从背后跟踪,双方在和州地界大打出手,再次陷入内斗。

“和州事件”后,韦俊非常冒火,便投降清朝,以求活路。主帅投降,赖文鸿也跟着投降,但很快就“醒悟”,再次投奔太平天国。韦俊要攻取芜湖,作为投降湘军的见面礼,但赖文鸿等人半路“酒醒”,不愿对同伴下手。

赖文鸿、刘官芳、黄文金等拒绝投降,并联手杨辅清,收复池州。此后,赖文鸿基本都是在皖南作战,守住天京的西大门,但跟杨辅清关系不好,经常闹矛盾。

太平军悍将赖文鸿:打败过鲍超,拒绝降清力战而亡

皖南地区很穷,太平军给养出现问题,各位将领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赖文鸿攻取宁国,斩杀提督周天受,威震一时。但是,杨辅清是“中军主将”,他是名义上的统帅。宁国是赖文鸿打下的,杨辅清却派人来“接收”,双方出现摩擦,赖文鸿实力比较弱,只能撤离。

杨辅清“不讲武德”,但赖文鸿还是很讲义气。1862年,曾国藩攻打天京,并派鲍超征讨皖南,掩护湘军后路。湘军攻打皖南,因保王童容海叛变,宁国再次陷落。宁国,皖南战略要地,不容有失,赖文鸿再次攻打宁国。

太平军攻打宁国,曾国藩让鲍超火速增援,入城协助防守。次日,双方在城外大战,湘军惨败,7位将领阵亡。史载:“鲍超驰至,入城助守,次日,战于城外,三王阵斩参将罗国才、马得胜,游击谭胜连、周应成、李大海,都司许秋盛、李洪兴等。”

太平军悍将赖文鸿:打败过鲍超,拒绝降清力战而亡

宁国之战,鲍超被打败,“霆军”也并非不可战胜。当然,赖文鸿等人只是暂时胜利而已,太平军缺乏武器、弹药、粮草,湘军则粮草充足。多次厮杀后,鲍超守住了宁国,赖文鸿只能撤兵去寻找食物,但“霆军”并未追击。

能够击败鲍超一次,赖文鸿的确不简单,但依然无法挽回颓势。不久,赖文鸿的铁杆搭档古隆贤率8万兵马投降清朝,皖南局势更加危急。此时,古隆贤建议赖文鸿投降,鲍超也同意接收,但赖文鸿拒绝,他依然忠于太平天国。

1864年7月,湘军攻克天京,幼天王逃到湖州。8月,湘军、淮军攻打湖州,黄文金掩护幼主突围,赖文鸿则负责断后。厮杀后,赖文鸿不幸被炮弹击中,阵亡沙场。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