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粉蠕虫培养技术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饲料含水量、密度、光照、饲料等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和分析了黄粉虫繁殖过程中大量死亡的原因。测定了黄粉蠕虫不同发育阶段脂肪、蛋白质和防御性苯的含量,并讨论了一种有效的脱除毒素的方法。

主要测试结果如下:

1.采用15°C~35°C的温度处理5次,设置温度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温度对黄粉蠕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黄粉幼虫增重较快,氡气发生率大,死亡率降低,发育期缩短。黄粉幼虫是在25°C的环境中长大的,幼虫增重最明显,发育期最短,可获得较高的产量,超过30°C,黄粉幼虫死亡率增加,因此黄粉虫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5°C。

2.在室内给水含量为5%~23%5处理中,设置饲料含水量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了饲料含水量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较高的饲料在含水量为5%~18%的条件下,更有利于黄粉虫的生长发育。当含水量为18%时,黄粉幼虫生长较快,昆虫重量是初始昆虫重量的1.6倍,幼虫的幼虫率最高。含水量在18%以上,黄粉幼虫生长发育明显减慢,幼虫死亡率提高,氡气率降低,因此饲料含水率18%最适合黄粉幼虫的生长发育。

3.将投食密度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设置为室内投食密度0.24头/cm2~1.41头/cm2 6进食密度处理,研究投食密度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8头/cm2处理对黄粉幼虫增重影响最大,幼虫速率较高,生长期较短。随着密度的增加,幼虫的死亡率增加,幼虫的死亡率最高,为1.41头/cm2。因此,幼虫的密度应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幼虫的生长发育,1.18头/cm2是最合适的摄食密度。

4.设置了光照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室外自然光、室内自然光和室内黑暗三种处理,研究了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粉虫的增重效果在完全黑暗的地方最为明显,氡气率较高,生长期缩短,死亡率相对较低,约为10%。因此,黄粉虫在黑暗条件下对黄粉虫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不同饲料对常规饲料处理组中黄粉蠕虫生长发育的影响,麦麸和玉米粉可促进黄粉蠕虫的生长,大豆粉和麦麸效果次于此。以麦麸和玉米粉喂养的黄色粉状蠕虫氡气率较高,死亡率低,生长发育期短。大豆粉饲喂黄粉幼虫,生长迟缓,发育周期长,饲料利用率低。结果表明,混合饲料的饲喂效果远优于单一饲料,其中麦麸和玉米粉的饲喂效果在复合饲料的4种处理中效果最好,玉米粉和胆固醇的增重对黄粉蠕虫的增重有明显影响, 其次是麦麸和葡萄糖。玉米粉和胆固醇治疗组体重增加快,化学茧发生率较高,死亡率小,发育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但胆固醇是一种高成本的饲料添加剂,而麦麸是一种低成本饲料,所以为了降低养殖过程中的养殖成本,建议用麦麸和玉米混合饲料来喂养黄粉虫。

6.利用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等药剂研究了黄粉蠕虫的死因,按一定比例,喷洒在不壮的黄粉幼虫上。根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和对照之间没有显着差异,黄色粉末蠕虫没有感染真菌和细菌。观察表明,黄粉虫在生长过程中死亡,主要是由于危害和饲养环境差造成的,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病害的防控,提供适宜的环境。

7、采用索契提取法对黄粉蠕虫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对粗脂肪进行浸泡,然后利用生化原理测定黄粉蠕虫的不饱和脂肪。试验结果表明,黄粉蠕虫干虫粉富含脂肪,但在发育的不同阶段,脂肪含量不同,其中黄粉蠕虫脂肪含量最高,平均为32.95%,其次是老龄成熟幼虫,长期生长的幼虫脂肪含量最低,而黄色粉状蠕虫脂肪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在不同发育阶段,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提取脱脂剂粉中的粗蛋白,达到总脂肪的50.35%以上,各种粗蛋白的纯蛋白含量由家乐氏固氮法测定。结果表明,黄粉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蛋白质含量也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黄粉虫成虫蛋白质含量最高,约为64.7%,其次是幼虫,幼虫体内和老幼虫相对较低。

8.黄粉蠕虫中毒素含量的测定和去除试验导致不同昆虫样黄粉蠕虫的毒素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同龄雌性中苯含量高于雄性,苯含量高于雌性,其中65天龄幼虫为最高,15天龄雌性为第二高, 10日龄幼虫为最低,1日龄幼虫和1日龄幼虫为低,同时采用刺激-洗涤-研磨-烘烤去除接缝的方法,可使苯大量挥发和分解,该方法可去除94.30%苯的幼虫。本文引用安徽农业大学志网-吴淑霄,林华峰

黄粉蠕虫培养技术
黄粉蠕虫培养技术
黄粉蠕虫培养技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