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夫子趣对农夫

作者:联语
孔夫子趣对农夫

【联语】

一担重泥拦子路

两边夫子笑颜回

传说有一年的阳春三月,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出游来到楚国的郢城(今湖北江陵)。正在田中干活的农夫们听说孔夫子很有学问,便想考考他。大家一合计,便在孔子经过的路上放了一担泥巴,并且出一上联,写在地上,让孔子及其弟子们联对;如果对不上,只好委屈孔老夫子从水田里走过去。农夫们出的上联是:

孔子猛见一担泥巴置于路中,原以为是楚人同他开个玩笑,甚至可能是恶作剧。及至到眼前细看,见一上联,方知是在考他。孔夫子脸上布满了愁云,踱来踱去,怎么也对不上来。眼看老师一筹莫展,下不来台,弟子颜回走上前去,想把那担泥巴挑走挪出路来,但怎么也挑不起来。在大路两边水田里干活的农夫们,见颜回那副模样儿,忍不住哈哈大笑。孔子见状,顿时开窍,大声道:“有了,有了!”随口吟出:

田中农夫见孔老夫子对出下联,齐声喝彩,便将泥巴挑开,恭恭敬敬地给孔夫子一行让路。

【小析】

夫子遇农民,本不为奇;农民考圣人,真有意思。乍看上联,明如白话,似很平常;细而思之,却非易对:“重泥”既指担中泥巴,又同孔子的字“仲尼”谐音;“拦子路” 既是说“拦住了孔子的路”,又可解为“拦住了孔子的学生子路”;妙用谐音、双关,巧嵌子路、孔子二人的名或字,真真格格妙在其中。

老师为难,弟子上阵,当场出丑,再起波澜。虽说颜回帮了倒忙,受到农夫戏谑,但是,启迪孔老夫子,下联油然而生。且看对句:以“夫子”(指农夫)对“重泥”(即仲尼),用“颜回”对“子路”,尤其妙在“笑颜回”,即可解为“笑话颜回”,也可解作“破愁颜为笑颜”。好一个“笑颜回”对“拦子路”,异曲同工,珠联璧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