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国人:哈德良这是我们的长城,中国人:这难道不是篱笆吗?

中国的万里长城给人的感觉一直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以前的印象之中一直是这个样子的,但谁也不会想到其实在外国也是有类似于中国人长城这种建筑的,只是他们的长城和中国人的长城差距实在太大了,双方完全不是在一个维度世界里面的。那英国人的哈德良长城与中国人的万里长城差距到底在哪里,为何中国人见到英国的哈德良长城之后疑惑这只是篱笆呢?

中国万里长城起源和作用

英国人:哈德良这是我们的长城,中国人:这难道不是篱笆吗?

说起中国的长城那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中国更是流传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说法,所以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在有生之年如果有合适的机会的话一定要去长城看一看,领会一下两千多年之前中国祖先的风采。既然要领会中国祖先的风采就必须要了解中国长城的一个形成历史,才能够更好的知道长城的由来,这样也才能做一个真正知道中国历史的人,不至于被外国人耻笑数典忘祖。

中国长城最早的时候应该是起源于战国时代位于北方边境的诸侯国家,那个时候的中原大地四分五裂,各个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不断的发动战争,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继续在乱世之中生存下去,地理位置上最靠近北方的分别是秦国,赵国,燕国这三个诸侯国,这三个诸侯国的命运其实是十分悲惨的,他们不仅要防御南方的其他朱诸侯国发动战争,更要随时应对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为了更好的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这几个北方边境上面的国家就不约而同的修建了长城这种防御性质的工程。

英国人:哈德良这是我们的长城,中国人:这难道不是篱笆吗?

战国时代的长城主要是分为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游牧民族来犯的时候起到一个阻碍警示的作用,因为农业文明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国家是要在一个地方长期耕作的,而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基本上都是靠着放牧牛羊马匹然后逐水草而居,草原之上哪里的水草丰盛,他们就会迁徙到哪里,这样的生活性质决定了草原民族生长在马背之上,所以打仗的时候他们也是来去如风,喜欢用轻骑兵作战。

而农业民族则是喜欢两军集合,面对面的直接作战,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前期的战争基本上就是几万人站在一个空旷的地方打群架,农业文明的这种特点使得他们和游牧民族作战起来十分的不利,游牧民族每次到秋天马肥的时候就开始南下收割,抢一波就直接回去,而修建长城这种办法看起来虽然十分笨拙,但的确能够在游牧民族到来的时候举起烽火给于后面的军队警示,让他们做好抵御外敌的准备。

英国人:哈德良这是我们的长城,中国人:这难道不是篱笆吗?

而有一定高度的长城上面所驻守的士兵也可以利用一些石头木头顺着斜坡滚动而下阻碍草原骑兵,这些都给后面的军队反应时间,当边境大军作好准备抵御之后,游牧民族的突袭也早已经失去了意义了,所以说长城在边疆防线上面的作用巨大,就算是耗费巨大的民力和财力也得修建,还需要派遣一定数量的军士沿线布防,不然内地的农民就得遭受跟更严重的损失!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区别

英国人:哈德良这是我们的长城,中国人:这难道不是篱笆吗?

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北方境内的长城其实大部分都是明长城,但中国人依旧喜欢将其称为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并说万里长城两千多年一直不倒,以此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明长城和秦长城有着很大的区别。秦长城从距离上面来说也的确担得起万里长城这个说法,因为从辽东那边一直到甘肃一带距离的确足够一万里了,而秦始皇修建的长城本身基础就是战国时代燕国,赵国,秦国的一个总和。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已经意识到了来自于北方匈奴人的威胁,所以他调用了秦国数十万民力去北方修建长城,而这也成为了秦始皇暴政的主要证据,被后世认为这是秦始皇灭亡的主要原因,但秦始皇当时连接各国长城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他并不是按照个人喜好却征发百姓,那些去修长城的人大部分都是国内的罪犯或者战争的俘虏,一个好好过日子的人很少会需要去那种苦地方修建长城的,而秦始皇连接燕国,赵国,秦国之后的长城虽然在距离上面达到了一万里,但是在高度上面却也没有如今明长城那样高不可攀。

英国人:哈德良这是我们的长城,中国人:这难道不是篱笆吗?

根据中国当今秦汉史专家王子今天的研究表明秦长城的高度也就是2到3米左右,这样的高度其实就刚好像是一个大门这样,这样的目的其实就是受到了当时的技术限制。而秦代长城制作的主要技术和当今中国农村的那种夯土房屋其实是差不多的,夯土技术所能够保证的一般就是这个高度,所以我们在中国古代的木质房屋之中见到的基本上都没有超过三层的房屋,而秦长城高度在2到3米其实就是受到这个技术的限制。

从秦朝灭亡以后,长城就被历代学者说成是了暴政的产物。可是历代皇帝却又都知道长城的作用有多大,所以在每个朝代之中都会把长城保护的很好,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其中辱骂秦朝最狠的汉朝对于秦长城的保护也是最好的。而在后面的朝代之中对于秦长城改造最大的是明朝时期,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整个大明帝国都陷入到了一种危机时刻,可谓是内忧外患。北方不断受到蒙古人的侵袭,东北方受到建州女真人的攻击,这种时候和汉初面临的情况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国人:哈德良这是我们的长城,中国人:这难道不是篱笆吗?

明朝中后期时候一个叫做戚继光的伟大人物出现了,他手下的戚家军平定了明朝东南地区一百多年的倭寇之乱。然后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戚继光平定东南倭患之后来到了中国的北方,在他的主持之下对秦长城进行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来自于技术上面的革新。

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青砖堆砌。数十万的老百姓和数千人的工匠在戚继光的主持下开始了加固长城的伟大工程,过去的秦长城开始变得更加高大。夯土城墙上面加固了一层又一层的青砖,中间用糯米浆水粘连在了一起,这种糯米浆的粘附作用堪比今天的水泥,所以今天中国人看到的长城高大7到8米,有的地方甚至10多米,其实是来自于明朝戚继光带着一批又一批的工匠修建而成的。

英国的哈德良长城

英国人:哈德良这是我们的长城,中国人:这难道不是篱笆吗?

英国人也有长城,这个说法说出来确实是没有几个人敢于去相信,但在英国的国土之中的确是有这个长城存在着,它的名字叫做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修建于公元122年的时候,主持修建的是罗马帝国,那个时候罗马帝国强大到整个地中海都是他们的内海。

当时罗马帝国的皇帝叫做哈德良,他在位的时候就将自己国家的领土推到了今天英国大不列颠岛上的北部地区,为了抵御大不列颠岛上北部的皮克特人,保护罗马帝国既得的土地和财产,哈德良下令修建了这座长城。这座长城主要是由泥土和石头构成,整体长度有120公里左右,平均高度是3米左右。用罗马人的话说这段长城以北都是野蛮人,而他们罗马给这片地区带来的则是真正的文明。所以哈德良长城其实和秦长城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

英国人:哈德良这是我们的长城,中国人:这难道不是篱笆吗?

哈德良长城的历史其实就是罗马帝国的兴衰史,在罗马帝国强大的时候,这段长城就是北方苏格兰野蛮人南下最后的界限,但这种光荣时刻到公元4世纪的时候就开始不行了,罗马帝国内部开始出现中衰,意大利半岛上面到处都是争权夺利的人,地方上的各个诸侯也开始坐大,已经开始不听从罗马帝国皇帝的指令,对于这种现实情况,新即位的罗马皇帝无奈只能将军队力量内缩,既然不能像以前那样维持庞大的疆域,那还不如将有用的兵力收回来保护罗马城和皇帝元老的权力。

英国人:哈德良这是我们的长城,中国人:这难道不是篱笆吗?

所以从公元410年的时候开始,大不列颠岛上面的罗马士兵就已经成为了一支孤军,既没有人给他们发放薪水,也没有帝国的粮食补充,这支海外孤军开始涣散,很多人投靠了野蛮人,最后在北方皮克特人的进攻之下,哈德良长城成为了一道没有用的防线,罗马帝国在大不列颠的统治也不得不宣告结束,可是哈德良长城的历史却并没有结束,他看着罗马帝国从辉煌走向中衰,然后步入灭亡。

罗马帝国与哈德良长城本来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在失去了罗马帝国武力的保护之后,哈德良长城成为了大家都可以取用的公用品,大不列颠岛上面很多城堡,城墙所用的砖块就是取自于哈德良长城,今天伦敦大街上面的维多利亚大道上面都有着来自于哈德良长城上面的优质石料。

英国人:哈德良这是我们的长城,中国人:这难道不是篱笆吗?

而当哈德良长城从英国走向世界和走入到中国人眼中之后,中国人习惯性的拿着哈德良长城和中国的万里长城进行对比,也就自然而然的觉得哈德良长城实在是太过于矮小,和明长城比起来不像是长城,反而更像是中国农民家门口那种夯土技术糊弄而成的篱笆院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