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3月,鲁迅和五名南京矿路学堂毕业的同学共同赴日本留学,其中官费生五名,分别是鲁迅、张邦华、顾琅、伍崇学、刘乃弼,自费生是陈衡恪。

鲁迅和五名留日同学在讲道馆的签名
张邦华是鲁迅的老同学了,两人在南京矿路学堂、日本弘文学院都是同学,后来在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堂任教,回国后又和鲁迅同在教育部任职。1957年去世,是鲁迅终生的老朋友。
顾琅,字石臣,南京人,和鲁迅合作编著了《中国矿产志》,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曾担任过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教务长等职。
顾琅像
鲁迅同顾琅合著的《中国矿产志》
伍崇学,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肄业,回国后曾任教育部主事、浙江省教育厅长、江西省教育厅长等职。
刘乃弼,安徽巢县人,和鲁迅一起在弘文学院留学,先学师范,后学政治。
陈衡恪,江西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著名的“清末四公子”之一。因为他是矿路学堂总办俞明震的外甥,而俞正是组织赴日留学的人,所以陈衡恪是以“文案”身份随同自费去日本留学的。另外,弟弟陈寅恪也是随船一通赴日的。
陈衡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