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李准曾与俞戏大师常象禹聊天。20世纪50年代,李准被调到河南省文联。20世纪60年代,他合作了7幕俞剧《李双双》。他和张象屿很熟悉。

谈话中,他对张象屿说:你相信吗?我可以用几句话让你流泪。我经常不相信我能用几句话哭泣。
因此,李准说:1938年,国民党炸毁了园口,不知道有多少普通人淹死了。有幸活着的人逃到了陕西......
还没等他说完,张象玉的眼圈就红了,她摆了摆手说,别说,别说。她自己也经历过人为的洪水,当提到这段过去时,心中充满了痛苦的回忆。
众所周知,李准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他没有经历过洪水,怎么会对那场灾难如此熟悉呢?
原来,1969年冬天,李准一家被迫被送到河南省西华县西下公社曲庄村进行劳动改革。他们住在托儿所旁边的一间破旧的房子里。
他像农民一样,种地,挖河沟,慢慢结识了当地的农民。在业余时间,他经常去育种室聊天,了解农民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
农民们不知道作者在做什么,只知道他识字,所以他们请他帮忙为死去的农民写悼词。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收集了600多个农民家庭的家族史,逐渐了解了黄盘人民的悲惨历史。
1975年,为了写电影剧本《大江奔波》,他走访了西安等地。在西安,他走访了数十个逃离河南逃离荒野的家庭,对河南难民在西安等地的生活有了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
他在西华和西安的经历使他想起了1938年的灾难。在此期间,常象禹也在陕西演出,并积极参与救灾慈善演出。因此,在这件事上,李准找到了两人的情感共鸣点。
1979年,李准在大量真实经历的基础上,创作了小说《黄河向东流》,1985年获得第二届毛墩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