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李準曾與俞戲大師常象禹聊天。20世紀50年代,李準被調到河南省文聯。20世紀60年代,他合作了7幕俞劇《李雙雙》。他和張象嶼很熟悉。

談話中,他對張象嶼說:你相信嗎?我可以用幾句話讓你流淚。我經常不相信我能用幾句話哭泣。
是以,李準說:1938年,國民黨炸毀了園口,不知道有多少普通人淹死了。有幸活着的人逃到了陝西......
還沒等他說完,張象玉的眼圈就紅了,她擺了擺手說,别說,别說。她自己也經曆過人為的洪水,當提到這段過去時,心中充滿了痛苦的回憶。
衆所周知,李準是土生土長的洛陽人,他沒有經曆過洪水,怎麼會對那場災難如此熟悉呢?
原來,1969年冬天,李準一家被迫被送到河南省西華縣西下公社曲莊村進行勞動改革。他們住在事先串通的人所旁邊的一間破舊的房子裡。
他像農民一樣,種地,挖河溝,慢慢結識了當地的農民。在業餘時間,他經常去育種室聊天,了解農民的過去和現在的生活。
農民們不知道作者在做什麼,隻知道他識字,是以他們請他幫忙為死去的農民寫悼詞。在3年多的時間裡,他收集了600多個農民家庭的家族史,逐漸了解了黃盤人民的悲慘曆史。
1975年,為了寫電影劇本《大江奔波》,他走訪了西安等地。在西安,他走訪了數十個逃離河南逃離荒野的家庭,對河南難民在西安等地的生活有了更深入、更細緻的了解。
他在西華和西安的經曆使他想起了1938年的災難。在此期間,常象禹也在陝西演出,并積極參與救災慈善演出。是以,在這件事上,李準找到了兩人的情感共鳴點。
1979年,李準在大量真實經曆的基礎上,創作了小說《黃河向東流》,1985年獲得第二屆毛墩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