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1945年8月8日晚,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前夕,抗日基地延安收到了两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一条是苏军派出150万军队进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另一条是美国向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 日本。第二天下午,忙于部署解放区反击日本的毛泽东,在紧张的工作结束后坐下来抽了一根烟,拿起一份当天出版的解放日报看了看,但看了就变了脸,然后生气了。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延安博谷)

(1)毛泽东的电话直接打给了博谷主席。

事实上,苏联政府在8月初正式对日宣战,而美国对日本的第一次核攻击是在8月6日,但别忘了,没有网络信息欠发达的年份,所以关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准确信息,包括一些技术细节,延安稍晚才被告知。今天,我们都对原子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核武器没有准确的了解,描述和介绍就更加困难了。

8月9日引起毛泽东注意的,其实是中央报纸《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标题是"战争技术的革命,原子弹击中敌人广岛"。

时事通讯还增加了一个副标题:"东京承认所有生物都被烧死,广岛充满了高达40,000英尺的烟花。显然,这是《解放日报》的编辑和记者,他们想尽快把这个重要的好消息传播给延安和抗日基地。然而,现在网上的写作技巧和文章标题有点"冠名党",在政治上缺乏深入的思考,自然引起了毛泽东的不高兴,立即叫《解放日报》,点名找博谷同志的主席。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2)《博谷》和《解放日报》的创办史。

博谷,原名秦邦贤,当然是党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江苏省无锡市,曾毕业于上海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是苏联"28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1930年不久后回到共青团书记,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由于顾顺璋的兵变对上海地下组织造成敌人的严重破坏,代理书记王明在1931年退苏前,任命24岁的博谷为临时中央总职责,1933年博谷跟随中央机关撤退到江西苏区,苏党最高领导和红军"至尊三人团"成员。

由于博古年轻,不懂军,所以红军的作战指挥权完全交给了国外顾问李德,抛弃了红军先前机动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以敌人的优势奋力拼搏,在形势逐渐不利的情况下,红军最终被迫离开玉苏区开始长征。在1934年的遵义会议上,博古被免去临时中央主任的职务,只担任红军野战军的政治主任。

长征到达陕北后,博谷担任长江局中央组长、南局组织部长,1941年5月,回到延安后,中央决定成立大型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规定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由博谷为首的编辑委员会管理。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博古特年轻时)

(三)《解放日报》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解放日报》是我党在敌后抗日基地创办的第一份大型日报,其创办之初,就是为了激励全国人民抗日,打击一切破坏团结抵抗的投降行为,从而在舆论中发扬巨大力量,因此,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这份报纸的创办, 主席不仅亲自写了登记证,还向各部队、机关和基地具体发出通知:"党的政策,将通过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向全国推广。

该通知还要求:"所有地方都要注意接收延安广播,重要文章除报纸出版物转载外,还应作为党、学校、军队的讨论和教育材料,并推广报纸机器,使所有地方都能接收,才能广泛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会长特别注意宣传立场,在博谷的领导和精心组织下,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如期在延安创刊,原《解放日报》分四版出版,为头版,从1941年9月16日起,在当时破旧的情况下,又以四版出版, 这项工作是巨大的。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博古特和他的战友们沉浸在喜悦之中。

博古特曾因在左翼的错误而受到批评,但革命热情仍然很高,他纠正了以前的一些缺点,对自己的工作失误承担责任。例如,1943年初,杨尚坤打电话给博古传达指示:"解放日报发表了十几篇关于敌后基地制作建设的指导文章和通讯,新华社没有播出是错误的,应该尽快发布。对此,新华社编辑写了一张支票,把博古看完后交给中央办公室,博古仔细看了看,在背后掏出一支笔批准了"这个责任应该是我的责任"的几句话,并签了名。

这一次的消息,博谷和报社的同志们并没有意识到出了什么问题,所以当毛泽东的电话里,博谷和报业的同志们都沉浸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喜悦中,今年他只有38岁,充满了书本的愤怒和热情,我们一边一边用嘴拗着说话一边庆祝:

"美国投下了原子弹,足以让魔鬼受苦"!

"苏联又出军了,小日本就要结束了!"

当时延安同志还很年轻,所以我们只在乎快乐,并没有想太多,突然电话响了,是毛泽东直接找博古来电,拿着麦克风博古表情很快紧张,因为毛泽东的语气明显不一般,问是谁安排了布局,毛泽东马上问道: "你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把美国投下的原子弹放在头版?"

随后的话让博古特的神经更加紧张:"这是一个非常政治性的原则性错误"!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第八路军士兵)

(5)该报编辑被严厉批评一小时。

博谷如实回答说,真的没有不明智的,毛泽东大声告知:"叫余广生,陈克涵明天来找我",两人是解放日报副总编辑,一是新华社社社长,也是负责本新闻的编辑,第二天接到命令时,来到毛泽东住在夏园的山洞里, 站在那里一个多小时,主席总结道:"宣传应该以我为基础,称自己野心大,别人的力量,不应该夸大原子弹的作用。"。

事发四天后,主席在延安干部会议上讲话时,再次在《解放日报》上公开批评8月9日的消息,首先从政治角度阐述了美国和蒋介石宣传原子弹威力的目的:"美国和重庆的宣传机关要拿两颗原子弹来扫除中国人民坚持的抵抗和苏联红军的政治影响力,但不是那么容易,原子弹能解决战争吗?"不。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是空的"!

然后,他尖锐地批评了包括博古特在内的一些解放日报同志的工作:"我们有些同志还认为原子弹很厉害,这是非常错误的,这些同志看问题,不如英国贵族。英国有一位名叫蒙巴顿的勋爵,他说:"认为原子弹能解决战争,我们同志是蒙巴顿的幕后黑手,这些同志认为原子弹是神圣的,这有什么影响?"它受到资产阶级的影响,它来自资产阶级的报纸和通讯社"。

博古和报社的同志们对此进行了回顾,但他们可能不太清楚毛主席愤怒的根本原因。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延安抗争胜利庆典)

(6)毛主席愤怒的真正原因。

一般来说,经过14年对中国的顽强抵抗,日本原子弹轰炸和重大损失的好消息,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是一件大好事,普通军民不拍手快速赞美,一些文职记者也不羞于赞美。那么,为什么毛主席对《解放日报》的消息如此愤怒呢?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是因为他们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仅能看到眼前的收益和收益,而且通过事件采取更长远和深刻的眼光。

虽然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在日本宣布无条件向《波茨坦公告》投降中发挥了作用,但在日本帝国主义处于全面崩溃的边缘,投下这种前所未见的核弹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这些是毛主席必须思考的更深思熟虑的问题。

特别是重庆当局的宣传部门充斥着宣传原子弹威力的宣传,一定是恶魔,重庆当局的做法无疑是其后台老板的实力,这引起了董事长的焦虑和不安。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轰炸日本)

日本永远不会因为原子弹而投降

许多历史爱好者,比如延安的年轻编辑,担心日本的投降是对原子弹的威力的巨大威慑,这是对历史的一种非常错误的看法。事实上,到了1945年5月,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时,日本政府和军队已经知道潮流已经结束,日本的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不仅因为军事形势的绝望,还因为国内经济和政府财政的崩溃,1931年开始的侵略战争已经彻底打垮了这个小岛国。

在军事上,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撕裂了日本所谓的"绝对防御圈",军队向硫磺岛、冲绳群岛等日本沿海战略要地,下一步将是登陆日本本土的联合打压被击败,其中一支缅甸军队逃往泰国;在中国战场上,曾经深入广西的第11军正被赶出湘桂边,而王耀武的军队已经打赢了湘西战争,"中国派总司令"冈村被迫命令主力缩编到沿海地区。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日军在北平投降)

我党率领八路军和新四军,也从1944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大反攻,日军北侧不得不放弃大量的县镇、据点和缩编为大城市,八路军先后解放山西, 山东、河北、察哈尔等多个城市。因此,1945年7月,美英两国敦促日本交出《波茨坦公告》,日本人已经接受了这一意思,但对于"无条件投降"还是勉强的,试图通过最后的斗争和苏联的斡旋,在维护政权的情况下进行"最终战争"。

在经济上,日本的战争史学家在战后也承认,日本的国民经济在1945年初已经完全崩溃,就连军政府的经济专家邓玉珍也准确地预测了这一点。解密的日本档案显示,日本国力自1938年达到顶峰以来逐年下降,综合数据显示,1931年东部三省入侵后的经济指数以100为基础,在1937年和1938年达到180,然后一路下降到1941年的150和1944年的80, 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时。

到1945年8月,当日本宣布投降时,这个数字只有40!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冈村的投降)

(8)美国人确实有一个不可言说的目的。

毛主席对美国人在日本即将崩溃前夕使用原子弹背后的政治考量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美国在试验成功后不久就匆匆登陆广岛和长崎,尽管有一种迫降感,以减少武装登陆可能造成的严重伤亡, 但其背后的动机更深。一方面,在轰炸中未受严重破坏的两座城市继续进行"武器试验",另一方面,重要目的是"核威慑"苏联等阵营,从而在战后利益分割中处于领先地位。

事实上,最高军事和政治阶层在是否投掷原子弹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其中一些人以马歇尔为代表反对日本的失败,称日本被击败时没有太多这些,但背负着道德负担,而以麦克阿瑟为代表的另一个团体则支持发射原子弹,作为对日本战争的报复。最后一位坚定的杜鲁门总统是一名公务员,他和他的工作人员有自己的政治考虑。

例如,当时的美国美国国务卿约翰·伯纳斯(John Berners)直言不讳,向日本投掷原子弹,以"让俄罗斯人在欧洲做得更好"。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包括斯大林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早在1945年7月,美国、英国和苏联领导人在波茨坦会晤时,时任美国新总统杜鲁门,曾经看似无意却故意悄悄地对斯大林说:"我们已经拥有了非常强大的武器哟,可以一下子摧毁一座城市。然而,令杜鲁门失望的是,斯大林是冷静和不败的,似乎完全没有幻想,完全没有幻想。

其实,斯大林的内心很清楚,杜鲁门是搞核讹诈,企图在二战后赢得政治博弈,优势第一声,作为一个成熟睿智的政治家,斯大林当时的反应可以圈起来,可以称为老狐狸,面无表情那被刻意做成杜鲁门看。但斯大林也意识到,美国确实掌握了原子弹的技术,苏联在离开会议后必须加快工作速度并发出紧急指示。

因此,美国不仅将拥有原子弹视为军事武器,而且将其视为威胁的政治资本,对于东方阵营来说,它必须足够警惕,这是博古特和他的年轻同事当时没有意识到的。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毛主席断言原子弹是"纸老虎"。

在美国投下原子弹,试图与"俄罗斯人"进行更好的谈判之后,为什么不在未来划定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分歧呢?所以从1945年8月的这一刻起,毛主席不相信这个邪恶,敢于与梅江决战,然后就得出原子弹只不过是"纸老虎"的结论。从反美援助朝鲜到金银岛事件等一系列历史事实表明,毛主席胜利时对原子弹的看法,以及他在党内的批评,在政治上是高度有远见的。

例如,在1969年的中苏武装冲突中,苏联一些人曾经嚷嚷着要用原子弹解决问题,毛泽东听完报道显得很平静,他说:"不打核战争!"原子弹威力很大,但轻蔑却不怕!!老一辈人记得"挖洞,广粮积累"的口号,当国家迅速进入"备战"的局面时,国民经济开始转向战争状态,大量军民工厂进山三线,实行"山、散、10、3、3、3、3、3、3、3、3、3、3、3、3、3、3、3、3、3、3、3、3、3、3 孔"配置。

最后,怎么了,除了虚张声势的苏联方面核讹诈之外,什么都没有,"小俞,能有几只苍蝇"?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苏军被派往东北)

(10)结束:博古特的牺牲。

事件发生后不久,毛泽东于1945年9月前往重庆谈判,双方签署了双十协议,并准备重新启动政协,次年2月,博谷奉命前往重庆协助周公检定, 作为政协宪法草小组委员会委员。1946年4月8日,博谷、王如飞、邓发、叶婷等13人在从重庆飞回延安时,在一次飞机失事中丧生。

博谷同志去世后,延安、重庆两党代表团分别举行追悼会,毛主席等党内领导人发表题词或文章,悼念逝世的战友,并表示哀悼。解放日报主编于广生、副主编艾西奇、新华社副社长陈克涵等同志共同撰写了《纪念我国总统、战友博谷同志》的文章,发表在《解放日报》上。

"对于我们这些在党和人民新闻业工作的人来说,我们失去了一位最权威的指挥官和最亲密的战友,"他们在悼词中写道。

解放日报刊文报道核袭日本,主席因何怒批博古?政治考量严重不足

(胜利前夕的8路军士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