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 核心是如何建构文化和当下语境之间的关系

作者:封面新闻

视频加载中...

封面新闻记者 邱静静

“数字与科技的融合在文化遗产上的创新应用已经成为了数字文化产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创新驱动力。”10月21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文化和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带来了关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主题分享。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 核心是如何建构文化和当下语境之间的关系

论坛中,费俊教授通过大量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案例,从内容体验和产品的视角,解读了如何基于数字化演绎的设计理念去创立受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互动界面和如何创造能够生成基于文化的超级用户体验以及如何提升文化遗产的公共可达性。

“大家看到这张图表,如果说上面的云端代表今天我们的数字化,由新基建所构成文化的数字化的一个基础设施,那下面就是受众。” 他说,今天无论是来自文化还是科技领域的融合人才,恰恰是在两端之间用数字化科技的方式去创造一种超级用户体验。

费俊说,其实当大家谈数字化时,非常容易只是把它折射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一个虚拟世界,但是在他看来,在数字化产业中最有应用场景的领域是线下和线上融合的地带。 现场,他通过展示了一系列数字艺术作品《时间的形态与京剧》《飞鸟集》《安仁公馆活化计划》等,阐释了数字化带来的文化遗产演绎方式革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 核心是如何建构文化和当下语境之间的关系

“时间的形态与京剧,这是和中央戏剧学院的宋震教授的一个科研团队合作的,他们采集了北京4位京剧大师在舞台上的动作捕捉的数据,然后利用这个数据在电脑的ct系统中来跑出来一个我称之为叫数据雕塑的作品。”他说,这和传统意义上做雕塑不一样,它可以演化成一个沉浸式的艺术展,也称之为数字文创类型的项目。

他表示,文化遗产的数字演绎的核心是如何建构文化和今天语境之间的关系,它既是文化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又是文化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它还是文化和产业之间的关系。“我作为一个领域中的从业者,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文化和科技进行融合,使得我们有可能能够建立一种超级链接,这种超级链接可能是传统的文化产业很难去拥有的一种能量。”

<b>【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b>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