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登陆月球,“基地”该如何建?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馆

国家航天局在“中国航天日”开幕式上发布的“国际月球科研站概念视频”中透露,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于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开展常态化月球科学试验、资源利用与技术验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月球科研站的概念正逐步从科幻走向现实。如今,国家航天局的这一计划,不仅展示了我们对月球探索的坚定决心,也预示着人类太空探索的新篇章即将开启。

如何在太空驻留,人类可以说是越来越熟练,当然,想要在月球上“搞事情”,比在近地轨道的空间站要更难,更主要的是,更贵,贵得多得多!之前不是有个比喻吗,用于登月的土星5号火箭,发一次,相当于烧掉了一艘航空母舰。

登陆月球,“基地”该如何建?

贵当然有贵的道理,地月平均有38万公里,足够绕咱们地球赤道9圈多,而近地轨道的空间站才400公里。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层,热得快凉得也快,白天能有120多度,夜晚能到零下180多度,昼夜温差300多。和在太空里裸奔的空间站也没啥区别。

不过好在,月球是个慢性子,自转得很慢,转一圈要29.5天,好比是“月上一天,地上一月”。所以月球上的白天黑夜各有两周那么长,不然这一冷一热的,还真容易感冒呢。

登陆月球,“基地”该如何建?

那月球上都以这种周期昼夜交替吗?也不是,和地球上类似,月球的南北极也有极昼极夜现象,尤其是靠近极点的位置,全年累计光照时间能达到300来天,连续光照天数也能有200多。这对探测器或者月球基地来说,绝对是风水宝地啊。

因为连续的光照,意味着持续的太阳能供应,工作时间能充分延长,效率将大大提高!同时,南北两极的太阳高度角非常小,一般也就2度。

登陆月球,“基地”该如何建?

咱们知道,月球上有很多撞击坑环形山,南北极也不例外,甚至地形地貌更为复杂。极低的太阳高度,加上地形遮挡,就会出现连续无光照的永久阴影区。这就意味着,很可能会有以冰的形式存在的水。2010年有卫星撞击月球的永久阴影区,通过分析溅射的尘埃,也证实了这一可能。

登陆月球,“基地”该如何建?

有了水那能干的事儿可就多多啦,供航天员饮用,制备氧气,生存保障的成本能大大降低。但比这更具意义的是,电解水还可以制备液氢、液氧推进剂,减轻从地球到月球往返运输的负担,能为探索更遥远的深空提供支持。还记得咱们讲太空马桶吗,太空中每一份资源都很珍贵。孙子兵法就说过啊,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农耕时代尚且如此,更别说现在了。得半路建立补给站,走一路用一路。

登陆月球,“基地”该如何建?

不过虽说南北极,是建设月球基地的绝佳选择。但就目前来看,只有十分之一的着陆点可供挑选,毕竟南北极的地形地貌十分复杂,降落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地点选好了,基地该如何建呢?一种是马斯克式的多舱连接模式,采用多个刚性舱在月球软着陆,然后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工作生活区。是不是有点眼熟?对,跟组装空间站有点类似。这种基地组建起来比较快,但太小了,只能提供3到6位航天员的驻留和工作生活。

还有一种是就地取材,开采月球上的矿石、月壤,加工成可利用的建筑原料,利用3D打印造房子。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月球的地形地貌,选取熔岩洞或者陨石坑,再加个穹顶。这样才能让月球基地,真正成为深空探索的重要补给站。

登陆月球,“基地”该如何建?

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第一个月球科考站,继而从无人到有人,从短期运行到长期值守,人类走出摇篮,走向深空的脚步也许不并不快,但每一步都很扎实。

登陆月球,“基地”该如何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