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融蓄势,科创赋能!2024珠三角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海召开

作者:佛山新闻

灯湖聚能,南粤生辉;金融蓄势,洞见未来。

视频加载中...

4月26日,由南海农商银行主办的“新金融湾力量”——2024珠三角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佛山南海举行。省、市、区各级政府相关领导、珠三角中小金融机构代表、科技企业代表、高校学者代表及各类学会代表等共超200人齐聚千灯湖畔,围绕新时期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金融科技在地方经济中的前沿探索和应用案例等热门话题展开交流,共商共谋区域中小银行以金融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道。

金融蓄势,科创赋能!2024珠三角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海召开

2024珠三角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佛山南海举行。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多方深度合作

金融“活水”动力足,地方发展势头劲。

当前,广东推动金融强省战略蹄疾步稳,金融行业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规范有序。中小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精兵强将,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南海农商银行董事长肖光作开幕致辞。他表示,地方中小银行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道路;要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定不移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功能性;要聚焦服务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支持实体经济与制造业当家;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以金融的“稳”与“活”,推动地方经济的“兴”与“强”。同时,他向到会的各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和区域内中小金融同业发出倡议,一起向新而行、结伴而行,共享创新资源,共创美好明天。

从参会嘉宾的构成来看,此次研讨会既有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嘉宾又有高校和学会的专家学者,既有中小金融机构的权威专家又有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多元化和跨领域的特性十分显著。其次,会上探讨的议题不仅紧扣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的脉搏,也深入探讨了中小银行在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中小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创新思路。

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广大金融机构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广大企业要把握机遇、鼓足干劲,准确把握大势、主动融入大局,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未来;同时,真诚邀请各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青年来佛山发展、投资、兴业,共享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成果。

广东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倪全宏到会并致辞。他希望各中小金融机构坚持回归本源、坚持立足本地、坚持数据驱动、坚持底线思维。省委金融办将一如既往支持佛山金融开放和创新发展,持续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中小银行优势互补,写好五篇金融大文章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新阶段必然要寻找新动能,‘五篇大文章’正是对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深入剖析了当前经济环境对银行业务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中小银行短期内将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因此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的重点方向以及国家发展薄弱环节的需要。

金融蓄势,科创赋能!2024珠三角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海召开

曾刚作《地方金融高质量发展道路》主题报告。

在主题交流环节,南海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杨福明介绍了该行立行72年以来走出的一条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之路。他提到,南海农商银行一方面在回归本源、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上下功夫、求实效,每年信贷投放近千亿元,在南海区的贷款市场份额更是连续12年保持第一。另一方面聚焦“数智化”培育自身新质生产力,开展特色化经营,打造了“5+4”九大特色金融体系,并在产业金融、三农金融、消费金融、社区金融四大领域积极履责,为推动地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顺德农商银行董事长李宜心分享了该行在绿色金融上的新实践。他介绍,该行坚持创新驱动、风险把控、差异授信、智慧绿金的发展理念,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日常的经营管理和发展规划中,形成了绿色产业特色解决方案,着力打造“以科技为驱动的绿色创新型银行”。

华润银行副行长徐伟国介绍,该行发力产业金融,构建了“四全两轻”的经营策略——打造贷款前、中、后期全流程项目管理,提供上下游全产业场景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搭建了供应链产业平台,输出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打通供应链资产流转渠道,减少资本耗用。

东莞农商银行行长助理钟国波表示,未来将从大产业下沉到各细分领域,加快打造“东莞数字产业地图”,构建“横向无变、纵向到底”的客户经营体系,同时重构产品服务,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全生命周期服务。

广州农商银行业务总监杨璇,该行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增进民生福祉,多措并举为小微企业“输血补气”,在2024年度授信政策中明确提出鼓励支持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数字转型等重点领域的本地优质小微客户。

圆桌对话碰撞思想,凝聚金融发展共识

研讨会期间举行了以金融支持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圆桌对话。该活动由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谌鹏主持,多位业界专家就中小银行在区域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农商银行作为中小银行一员,始终发挥自身在地域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创新金融血脉。”珠海农商行董事长曾力分享了该行服务珠海本地发展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包括创新和优化乡村振兴产品体系、为重点建设项目和园区制造业发展精准“输血”、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发展跨境金融等。

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佛山正全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佛山农商银行持续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佛山争当‘制造脊梁’。”佛山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张珂提到,该行通过建立制造业专属服务体系、搭建服务体系保障以及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国泰君安证裕投资公司总经理徐岚介绍了近年来该公司在广东各大城市不断加大创新服务举措的情况。国泰君安充分发挥总部在长三角、深耕珠三角的双重优势,通过承销一系列创新债券项目、加大股权投资力度、提供全面领先的理财服务等措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与会专家还提到,中小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地域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优势,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中小银行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寻求差异化,把存量价值发挥出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教授认为,中小银行具有业务下沉、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等独特优势,能更好地服务基层和中小企业,满足其多样化金融需求。因此,中小银行需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数字化时代利用科技工具提升竞争力,“同时围绕当地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中小银行和政府部门的双向奔赴。”

金融科技强势突围,新质生产力向“新”求“强”

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不仅提高了金融活动的效率和精准度,还催生了新型金融业态,进一步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为新质生产力的锻造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研讨会上,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提到了近年来消费换阶、出口结构转变、人口红利转换为人才红利等现象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并指出金融机构要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做出及时预判,抓住新机遇,拓展新业务。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深度分析了房地产调整与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全球金融格局演变等议题,并建议银行业要对产业创新赛道进行前瞻性的判断,助力企业走出佛山、走向世界。

金融蓄势,科创赋能!2024珠三角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海召开

管清友作《“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战略思路下看中小银行如何助力区域新质生产力塑造》主题报告。

同时,佛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华为公司、腾讯云、中沃基金等部门及企业的代表分享了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从中不难看出,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银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银行业务的拓展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上,更反映在银行组织架构、风险管理以及竞争格局的全方位转变,与新兴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交流也不断加深。

金融蓄势,科创赋能!2024珠三角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海召开

沈明高作《2024年宏观经济展望与中小银行经营策略》专题分享。

在灯湖论道论坛环节,南海农商银行副行长余志海、中山农商银行副行长朱旦红、长亮科技副总裁牛晓莉、合合信息智能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李明以及东方微银董事长卢宁等业内专家围绕中小银行数字化战略解码与数字金融创新这一主题开展讨论,探索中小银行的数字化战略之路。

“银行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推进数字化转型道路。我们的目标就是推动金融、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余志海分享了南海农商银行从顶层设计、能力建设、业务创新等多个方面发力,包括构建“FAST产业评价体系+北斗七星企业评价体系”,推出普惠贷、普数贷等特色数字普惠产品等,探索出一条适应佛山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其他嘉宾也分别就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数字金融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他们一致认为,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银行应积极拥抱变化,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金融蓄势腾飞,未来大有可为。珠三角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既是一次思想盛宴,更是一次广集众智、共谋良策的盛会。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小银行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为区域金融枢纽打开发展新局面,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轶彤、倪玉洁、陆佩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