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学习要论 |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作者:拿起电视
学习要论 |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学习要论 |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学习要论 |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大陆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2020年10月26日)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是对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整体性重构,为全面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指明了方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谱写公共安全治理新篇章,必须在事前预防上狠下功夫,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将“坚持源头防范”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理念,对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切实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具有可防可控性,通过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提升物的安全可靠性,可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在科学认识致灭成因、防灾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及时预报灾害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可有效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事前预防是一种更经济、更安全、更有效的公共安全策略,必须将其置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优先位置,实现从“被动防御”向“源头治理、主动防控”转型,从“随机安全”向“本质安全”升级,从“传统安全”向“智慧安全”转变,从“局部管控”向“系统治理”突破,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切实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安全风险不断累积的过程,就是风险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在风险积累阶段就介入治理,介入越早则能够采取的措施越多、预留空间越大、将损害控制在最低程度甚至不发生损害的可能性越高;通过织密织牢人防、物防、技防网络,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工作方法、政策保障等方面,采取针对性对策措施,实现安全风险整体降低,乃至全面化解安全风险,达到事前预防目标,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突出超前治理。“补牢”不必等到“亡羊”,对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风险进行前端处理,采取预防性、防范性、干预性措施和釜底抽薪的方式,加强预测、监测与预警,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全面有效防范化解。

突出系统治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把事前预防治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严密层级治理和行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相结合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实施社会共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市场等手段,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全面提升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突出依法治理。“法者,治之端也”,安全生产法要求“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防震减灾法明确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防汛条例规定“防汛工作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抗旱条例强调“抗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和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于法有据,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引领保障和事前预防作用。

从源头治起、从细处抓起、从短板补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源头治起、从细处抓起、从短板补起,筑牢防线,守住底线”。这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立起了标准、明确了方法,要求应急管理工作必须聚焦防风险、除隐患,强化源头管控、精细管控,补短板、强弱项。

强化源头管控。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管源头、管根本、管长远作用,充分利用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科学划定灾害设防标准,积极探索建立自然灾害红线约束机制;坚持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准入关,进一步健全重大工程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制度、部门联审联查机制,严防化工等高危产业转移安全风险。

强化精细管控。精细分析安全形势,精细研判安全风险、精细制定针对性防范应对措施,健全完善洪涝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巡查督查机制,及时向影响地区发布预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传达到一线岗位和受威胁人群;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渔业船舶等行业领域风险跟踪分析,精细剖析苗头性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

强化短板管控。完善信息化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应急减灾卫星遥感监测应用,加快实现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的智慧协同,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不断消除防灾减灾救灾的短板弱项;聚焦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监管执法,不断固底板、补短板。

下好防范化解风险的先手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下好先手棋,是争取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主动权的必然要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各种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只有掌握防范化解风险的主动权,才能抢先机、化危机、保平安。

要注重居安思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只有增强忧患意识,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才能从容应对风险,并把风险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要把握安全规律。事物发生发展总有其规律可循,应急管理也不例外,要在风险排查中找准重点,在隐患治理中找到规律,在安全事件对比中找出异同,做到风险出现时及时化解,隐患显现时及时消除,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要抓早抓小抓苗头。对安全风险点,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勤检查、细检查、严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处理,将重大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把安全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问题,避免小隐患酿成大事故。

来源:摘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

学习要论 |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编辑/制作:朱欣凯

审校:邓博雅

审核:刘春祥

学习要论 |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学习要论 |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