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善的热爱,诚的修行:孟子成功学中的知行合一

作者:何老师说话

个人的内在动机(如热情、兴趣等)是推动其追求成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道理孔子2500年前早说过了!

———作者题记

善的热爱,诚的修行:孟子成功学中的知行合一

在纷繁复杂的世间,

善的探寻,

与诚的修养

显得尤为珍贵。

善的热爱,诚的修行:孟子成功学中的知行合一

孟子,这位儒家巨匠,早在千年前便以他的智慧点亮了人们向善之路。他曾于《公孙丑篇》中提及

养气,

那是一种对身体的锤炼,是对浩然之气的培养,是实实在在的诚修行功夫。

而在《尽心篇》里,他又谈到了

养心,

那是对心理层面的雕琢,与养气虽有别,却又紧密相连。

善的热爱,诚的修行:孟子成功学中的知行合一
善的热爱,诚的修行:孟子成功学中的知行合一

孟子提出的

“可欲之谓善”,

乃是指当我们,这才叫做善。

这种善,是对事物的热爱与投入,是废寝忘食的追求,是全身心的投入。无论是读书、写作、品茗、还是打坐练气功、练拳术,若无此等热爱与坚持,又怎能期待有所成就呢?

也就是说,整个的身心都投进去,才是可欲的道理,可欲才叫做善。

假使修行没有达到可欲的境界,没有变成欲望,变成习惯,永远在那里浮沉,就没有达到善。

善的热爱,诚的修行:孟子成功学中的知行合一

“不明乎善”,

便无法真正做到“诚其身”。

明乎善,就是

使“可欲之谓善”明,

需要我们去探寻、去理解、去实践。真正明白了善的含义,将善融入身心,实现身心的转变,这就是

“诚其身”,

这是修养的又一重要境界。

诚,

不仅仅是心理的诚实,更是身体的诚实。当我们“可欲之谓善”到一定程度,工夫自然会上身,那种由内而外的变化,便是

“有诸己”。

“有诸己”这个概念,从字面意思上来说,“有”指的是拥有或实现,“诸”表示之于,“己”指的是自己。所以,“有诸己”可以理解为某种特质、能力或者效果在自己身上实现或体现出来。

“有诸己要求

“诚其身”

真诚地修身或真实地提升自我。

善的热爱,诚的修行:孟子成功学中的知行合一

王阳明

先生年轻的时候练习书法的例子很好地解释了

“诚其身”和“有诸己”。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悟,他能够在与人交谈时,心中模拟写字的过程,甚至在心中感受到字的“味道”,这是“诚其身”。诚其身时,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会充满

至诚

的力量。

这种深刻的体验和领悟,就是所说的“有诸己”。也就是说,阳明将书法的技艺和韵味内化为了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有诸己”的体现。

所以,“有诸己”这种变化,不是表面的模仿,而是内心的转化,是真正的自我实现。

孟子的智慧,不仅仅是对善的探寻,更是对身心修养的深刻洞察。他的话语,虽简洁却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追求

善与诚

的道路上,让我们不断前行,实现内心的转化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