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诚之道:天人生生不息的奥秘

作者:何老师说话

在探寻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奥妙中,我们不得不提及孟子的卓越见解。他巧妙地引用了《中庸》的精髓,进而提出: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此语一出,便如文章之眼,点明了我们探寻的方向。

诚之道:天人生生不息的奥秘

孟子所言的“诚”,乃是天之道的体现。这个“天”,并非指物质的天空,而是

理念之天,与精神世界那形而上的法则和功能

相契合。诚,便是这天地间的至理,它如不息的河流,永远流淌,与《易经》中的“天行健”相呼应。这宇宙永远在转动,地球也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若是有一秒停顿,那便是乾坤息矣,万物凋零。

有当代思想家曾误解中国文化中的天地为静态,这实在是对自己文化的误解,对祖宗的不敬。中国文化中的天地,是动态的,是

生生不息

的。你看那大地,生长万物,包容一切,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它都接纳。人们将废弃物给予它,它却从不怨恨,只是默默地滋养着万物。这便是大地的厚德,这便是我们要效法的精神。

然而,老子告诉我们,地还不足以称之为伟大,因为它还要效法天。那天,永远勤劳不息地在转动。无论是太阳、月亮、地球,还是风云雷雨,都在不停地变化和运动。那么,是谁在推动这一切呢?是道,是自然。道法自然,无需向他人学习,它本身就是本然的。

至诚不息,

是道的核心。无论是投身工作、专注学习,还是享受日常生活,亦或是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踏上旅途探索世界、结交朋友拓展人际,都需要我们达到

“一念专精”

的境界,这便是至诚的体现。

诚之道:天人生生不息的奥秘

只有至诚,才能与天之道相合。而人之道,则是要先做到

“思诚”。

孟子进一步告诉我们,“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这便是说,只有

至诚才能感通天地,才能前知万事。

这是儒家的神通秘诀,也是孔子传给我们的智慧之道。

在《离娄篇》的上篇中,孟子一直在探讨帝王学、政治哲学和政治道德的最高形态。他插入这一段关于

至诚

的论述,是为了强调

领导人的修养

必须从内在自动自发地做到至诚的修养才行。

这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上的思想,更是一种真实的工夫和层次。

诚之道:天人生生不息的奥秘

这与曾子的《大学》相呼应,“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无论是什么人,都以修身为本。这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教育的目标,也是为了完成人格,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若基础没有打好,连做一个普通人的资格都没有,何况是做一个非凡的人,去领导一般的人呢?孟子的重点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搞清楚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