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罕见+罕见”BRAF V600突变+肺腺癌乳腺转移,D+T治疗成功病例分享

作者:医学界肿瘤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罕见+罕见”BRAF V600突变+肺腺癌乳腺转移,D+T治疗成功病例分享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三线治疗肺腺癌乳转移快速起效,5年肺癌患者再续7个月PFS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相关临床研究飞速发展,在靶向治疗方面,从大家熟悉的EGFR、ALK、ROS1、RET等靶点到较新的BRAF V600这类罕见及难治性的肺癌靶点的探索和药物的研发持续推进,NSCLC的诊疗逐渐步入精准化、规范化时代。

BRAF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NSCLC驱动基因,常见于肺腺癌患者,BRAF突变率约为2%~4%[1],以V600E突变最为常见,占到了50%左右[2]。过去BRAF突变的NSCLC没有对应的靶向药,临床上主要采取化疗,然而疗效并不理想,患者的生存期很少超过1年,生存预后极其不乐观。如今,随着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简称D+T)陆续在国外和国内获批上市,用于BRAF V600阳性NSCLC的治疗,正式宣告“精准治疗”的理念来到了这一细分亚型领域,D+T联合治疗的方案,相较传统的化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在临床上展现了惊艳的疗效,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

本期“少靶实战荟”将分享一例IV 期BRAF V600阳性的右肺腺癌患者的诊疗经过,该患者就诊前已经确诊肺腺癌5年余,经过先前的一、二线治疗,已经分别取得20、39个月的PFS获益,本次因疾病进展(PD),合并多处转移,患者一般状况较差(ECOG评分=2分),三线化疗不耐受,换用D+T治疗后,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指标大有起色,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病情全面好转,再获7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该病例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硕教授提供,同时邀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波教授进行点评。

病例简介

➤ 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女,61岁

初诊时间:2021年6月

初诊主诉:胸闷、咳嗽、咳痰1个月,伴右乳钝痛、红斑

现病史: 患者因“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咳嗽、咳白色泡沫痰,自觉右乳红肿疼痛”就诊。

  • 确诊经过:2016年3月,患者因阵发性干咳伴憋喘,外院检查显示胸腔积液。2016年4月外院行胸腔穿刺引流引出5000ml黄色胸腔积液,细胞学提示“肺腺癌”,2016年4月29日行胸膜穿刺病理示“转移性肺腺癌”,免疫组化:CK5/6(-),CK7(+),Napsin-A(+),P63(-),CK(+),Vimentin(-),WT1(-),PAX8(-),TTF-1(+),CD56(-),Ki-67(约5%+),基因检测EGFR第18、19、20、21外显子均未发现异常。
  • 一线治疗:2016年5月25日,患者开始行吉西他滨+铂类药(GP方案)化疗6周期,评效:疾病稳定(SD)。2016年11月24日,患者开始行单药吉西他滨(G)维持化疗7周期,末次化疗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2月1日,患者发现右肺尖包裹性积液,引流积液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可疑恶性细胞,考虑疾病复发。本阶段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0个月。
  • 二线治疗:2018年2月,患者开始行培美曲塞+铂类药(PP方案)化疗5周期,2、4周期化疗后评效:部分缓解(PR),后单药培美曲塞维持化疗10周期,评效:维持PR,末次化疗时间为2019年3月20日,至就诊前1个月,本阶段PFS已持续39个月。

既往史:高血压13年,服厄贝沙坦控制良好、糖尿病13年,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

个人史: 否认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父亲肺癌,已故

➤ 相关检查

  • 症状与查体: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活动后加重,频繁咳嗽,乳腺肿物肿胀疼痛,双下肢及右侧上肢肿胀,右乳表面及右腋下周围皮肤出现不规则红斑改变
  • 双乳超声提示:右乳腺实质占位性病变不除外,不除外乳头受侵,伴皮肤及皮下脂肪层水肿样改变(BIRADS4B-4C类),结合磁共振检查右腋窝淋巴结肿大(4级),双乳腺重度增生
“罕见+罕见”BRAF V600突变+肺腺癌乳腺转移,D+T治疗成功病例分享

图1. 双乳超声

  • 2021年5月28日,右乳及右侧腋窝淋巴结穿刺病理示:

(A右乳腺):腺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肺腺癌转移可能性大

免疫组化:MLH1(+),MSH2(+),MSH6(+),PMS2(+)

(B右腋窝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肺腺癌转移可能性大

免疫组化:Calponin(-),ER(-),C-erbB-2(1+),CK5/6(-),E-cadherin(+),Ki-67(30%),P120(+),PR(-),P63(-),GATA-3(-),Napsin-A(+),TTF-1(+),SPB(+)

  • (乳腺穿刺)基因检测:BRAF V600E突变,PD-L1(TPS=20%)
“罕见+罕见”BRAF V600突变+肺腺癌乳腺转移,D+T治疗成功病例分享

图2. 乳腺穿刺病理(左)、基因检测报告(右)

  • 肺部CT:右肺下叶团片影,双肺多发间质性炎症改变,癌性淋巴管炎不除外;双肺及右侧胸膜多发转移结节,右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 ;右乳团片影,右腋窝淋巴结肿大
“罕见+罕见”BRAF V600突变+肺腺癌乳腺转移,D+T治疗成功病例分享

图3. 肺部CT

临床诊断:1. 右肺腺癌,IV 期,伴双肺、右侧胸膜、右乳腺、右腋窝淋巴结转移(BRAF V600E阳性,ECOG评分=2分)2. 心包、胸腔积液 3. 高血压 4.糖尿病 5.低氧血症

治疗经过

■ 1. 第一阶段:化疗1周期,耐受差弃疗

2021年7月8日,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靶向治疗,要求进行化疗。考虑患者既往使用培美曲塞有效,综合考虑患者目前体能状态,于是行培美曲塞单药化疗1周期,化疗后患者自觉胸闷、气促较前加重。检查发现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800ml胸腔积液及抗炎对症治疗后,气短症状有所好转,心包积液未处理。

2021年7月30日,患者复查肺部CT显示,经过1周期化疗后,病灶稳定,但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较前增多,且患者现一般状态较差,对化疗耐受性差,再次向患者推荐靶向治疗,患者同意使用。

■ 2.第二阶段:挑战D+T双靶治疗全面起效,再获7月余PFS

2021年8月2日,患者开始使用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双靶治疗,2周后,患者气短和下肢水肿症状较前好转,1个月后,影像学提示患者肺内转移结节较前减少,腋窝淋巴结及乳腺转移病灶缩小,右乳表面及右腋下周围皮肤的不规则红斑改变,颜色及范围较前减轻,疼痛缓解。患者用药期间也复查了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和糖类抗原199(CA199),全部指标都有所下降,其中前3项指标已降至正常值。患者靶向治疗至2022年3月,PFS时间7个月余,服药初期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好转,继续服药,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最好疗效达到部分缓解。

“罕见+罕见”BRAF V600突变+肺腺癌乳腺转移,D+T治疗成功病例分享

图4. 双靶治疗前和1、6个月后的胸部CT变化图(从上往下)

表1. 肿瘤标志物指标变化表(左上:CEA、左下:CA125、右上:CA199、右下:CA153)

“罕见+罕见”BRAF V600突变+肺腺癌乳腺转移,D+T治疗成功病例分享

专家点评

■ 金波教授:D+T方案集疗效、安全、可及性多项优势于一身,是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的优选方案

肺腺癌是肺癌的常见类型,易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骨、肺、脑、肾上腺、肝和淋巴结[3]。肋骨转移亦比较常见,而转移至乳腺者临床较罕见,属于晚期表现,仅占原发性癌转移的0.5%~2%[4]。乳腺转移性肿瘤的患者总体来说预后很差,中位生存时间(OS)只有10-15个月,最短者不足1个月[5-6]。肺癌乳腺转移通常为癌细胞直接侵入肺静脉,然后通过血行转移至乳腺组织,形成乳腺内转移灶,其治疗策略主要采取针对原发肿瘤(肺癌)的抗肿瘤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驱动基因状态、病理类型、体质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行全身性综合治疗,与原发性乳腺癌的治疗截然不同[7] ,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临床上通过乳腺X线、超声及CT检查鉴别肺腺癌乳腺转移和原发性乳腺癌非常困难,所以免疫组化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TTF1和 NapsinA是肺腺癌强有力的生物学标志物,而GATA3是原发性乳腺癌敏感性较高的标志物[8] 。对于乳腺病灶是否是转移性的鉴别,并无单一标志物具有100%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需联合利用一组抗体同时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综合分析。本案例中的这位患者,入院时就以胸闷、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右乳钝痛,表面可见红色斑块为首发症状,鉴于其有过肺癌病史,加上进一步的病理等检查综合判断,也确定了其乳腺病灶为转移灶,又完善了基因检测提示BRAF V600E突变。

既往临床研究数据表明,BRAF V600E突变患者单靶治疗的疗效有限,D+T双靶治疗模式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BRAF基因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下游RAS-RAF-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一系列生物学活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MAPKs)异常的激活,将导致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失控,而BRAF基因的突变可持续活化此通路,被认为是引起肿瘤的关键因素[9-10]。达拉非尼是一种选择性BRAF激酶活性抑制剂,曲美替尼是一种可逆的、高选择性MEK1和MEK2激酶活性的变构抑制剂,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同时抑制BRAF和MEK两个靶点,从上下游同时阻断BRAF和MEK,全面抑制剂MAPK上下通路形成,使病灶得到快速且显著的缓解[11-12]。

目前已有多项真实世界证据(RWE)[13-16]为D+T用于BRAF V600 NSCLC的治疗,尤其是其在一线标准治疗中的地位增添了强有力的证据。D+T的疗效在本例患者的应用中也得到了证实,本例患者因经济原因,三线治疗先选择了化疗,1周期后因对化疗耐受性差,转而使用靶向治疗。患者开始使用D+T双靶治疗后,复查全部肿瘤标志物指标都降至正常,影像学提示患者肺内转移结节较前减少,腋窝淋巴结及乳腺转移病灶好转,下肢浮肿较前减轻,患者一般状态、气短等症状明显好转,乳房表面皮肤红斑改变颜色也淡化了。D+T整体安全性良好,双靶治疗并不会因为增加一种药物而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17-18]。患者靶向治疗至今已7个月余,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优异的疗效还在持续。

2022年3年,D+T双靶治疗方案在国内获批肺癌适应证,不到一年又成功被纳入了新一轮医保报销范畴,价格大幅降低,这大大提高了D+T药物的可及性,D+T方案可谓是集疗效、安全、可及性多项实力于一身,临床上将会有更多的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从中获益。

点评专家简介

“罕见+罕见”BRAF V600突变+肺腺癌乳腺转移,D+T治疗成功病例分享

金波 教授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内科 副主任 教授
  •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常委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委员
  • 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常委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委会常委
  • CSCO心脏病学专委会常委
  • 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委会委员
  • CSCO血管靶向专委会委员
  •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免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委会常委

病例提供专家简介

“罕见+罕见”BRAF V600突变+肺腺癌乳腺转移,D+T治疗成功病例分享

王硕 教授

  • 中国医大一院肿瘤内科 副教授 肿瘤学博士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委员会青年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委会委员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委员会委员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HORN L, BAUML J, FORDE P M, et al. Real-world treatment patterns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BRAF V600-mutated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Lung Cancer, 2019, 128: 74-90.

[2]Leonetti A, Facchinetti F, Rossi G,et al. BRAF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ickaxing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Cancer Treat Rev. 2018 May;66:82-94. doi: 10.1016/j.ctrv.2018.04.006. Epub 2018 Apr 24. PMID: 29729495.

[3]Tamura T,Kurishima K,Nakazawa K,et al.Specific organ metastases and survival in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Mol Clin Oncol,2015,3(1):217-221

[4]Georgiannos SN, Aleong JC, Goode AW. Secondary Neoplasms of the Breast[J]. Cancer, 2001,92 (9): 2259-2266.

[5]DeLair DF, Corben AD, Catalano JP, et al. Nonmammarymetastases to the breast and axilla:a study of 85 cases [J]. Mod Pathol,2013,26(3):343-349.

[6]Akqay MN. Metastatic disease in the breast[ J]. Breast,2002,11 (6):526-528

[7]王倩.原发性肺癌乳腺转移一例[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45(03):198-199.

[8]吴善连,刘力源,陈龙娇等.原发性肺腺癌乳腺转移4例临床病理分析[J/OL].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3(07):865-868[2023-08-11].DOI:10.13315/j.cnki.cjcep.2023.07.022.

[9]Chen D, Zhang LQ, Huang JF,et al. BRAF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4,9(6):e101354.

[10]沈胤晨,王建飞,杨红鹰,等.结直肠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11):993-999.

[11]Sanchez-Torres, et al.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13;2:244-25.

[12] Beeram M, et al. J Clin Oncol. 2005;23:6771-6790.

[13]Jean-Bernard Auliac,Cancers 2020,12(12),3608

[14]Melosky B,et al.2021 ESMO 1260P.

[15]Aurélie Swalduz,et al.ASCO 2022 9082P.

[16]Li J,et al.Adv Ther.2018 Jul;35(7):1035-1048.

[17]Planchard D, et al. Lancet Oncol. 2016;17:642-650;

[18]Planchard D. et al, Lancet Oncol 2017; 18: 1307–16.

MCC码TML0020409-51296素材生效日2024.04.03;素材失效日2025.04.03*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罕见+罕见”BRAF V600突变+肺腺癌乳腺转移,D+T治疗成功病例分享
“罕见+罕见”BRAF V600突变+肺腺癌乳腺转移,D+T治疗成功病例分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