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善的熱愛,誠的修行:孟子成功學中的知行合一

作者:何老師說話

個人的内在動機(如熱情、興趣等)是推動其追求成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這個道理孔子2500年前早說過了!

———作者題記

善的熱愛,誠的修行:孟子成功學中的知行合一

在紛繁複雜的世間,

善的探尋,

與誠的修養

顯得尤為珍貴。

善的熱愛,誠的修行:孟子成功學中的知行合一

孟子,這位儒家巨匠,早在千年前便以他的智慧點亮了人們向善之路。他曾于《公孫醜篇》中提及

養氣,

那是一種對身體的錘煉,是對浩然之氣的培養,是實實在在的誠修行功夫。

而在《盡心篇》裡,他又談到了

養心,

那是對心理層面的雕琢,與養氣雖有别,卻又緊密相連。

善的熱愛,誠的修行:孟子成功學中的知行合一
善的熱愛,誠的修行:孟子成功學中的知行合一

孟子提出的

“可欲之謂善”,

乃是指當我們,這才叫做善。

這種善,是對事物的熱愛與投入,是廢寝忘食的追求,是全身心的投入。無論是讀書、寫作、品茗、還是打坐練氣功、練拳術,若無此等熱愛與堅持,又怎能期待有所成就呢?

也就是說,整個的身心都投進去,才是可欲的道理,可欲才叫做善。

假使修行沒有達到可欲的境界,沒有變成欲望,變成習慣,永遠在那裡浮沉,就沒有達到善。

善的熱愛,誠的修行:孟子成功學中的知行合一

“不明乎善”,

便無法真正做到“誠其身”。

明乎善,就是

使“可欲之謂善”明,

需要我們去探尋、去了解、去實踐。真正明白了善的含義,将善融入身心,實作身心的轉變,這就是

“誠其身”,

這是修養的又一重要境界。

誠,

不僅僅是心理的誠實,更是身體的誠實。當我們“可欲之謂善”到一定程度,工夫自然會上身,那種由内而外的變化,便是

“有諸己”。

“有諸己”這個概念,從字面意思上來說,“有”指的是擁有或實作,“諸”表示之于,“己”指的是自己。是以,“有諸己”可以了解為某種特質、能力或者效果在自己身上實作或展現出來。

“有諸己要求

“誠其身”

真誠地修身或真實地提升自我。

善的熱愛,誠的修行:孟子成功學中的知行合一

王陽明

先生年輕的時候練習書法的例子很好地解釋了

“誠其身”和“有諸己”。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實踐和體悟,他能夠在與人交談時,心中模拟寫字的過程,甚至在心中感受到字的“味道”,這是“誠其身”。誠其身時,我們的每一個細胞都會充滿

至誠

的力量。

這種深刻的體驗和領悟,就是所說的“有諸己”。也就是說,陽明将書法的技藝和韻味内化為了自己的一部分,這就是“有諸己”的展現。

是以,“有諸己”這種變化,不是表面的模仿,而是内心的轉化,是真正的自我實作。

孟子的智慧,不僅僅是對善的探尋,更是對身心修養的深刻洞察。他的話語,雖簡潔卻深遠,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在追求

善與誠

的道路上,讓我們不斷前行,實作内心的轉化與提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