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操杀吕布时,为何要先勒死再砍头示众呢?这不是多此一举?

作者:卓越

曹操杀吕布时先勒死再砍头,是让吕布既饱尝痛苦地死去,又让他死后也不得尊严。

说到吕布,那可是三国时期响当当的人物之一,有道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就是对吕布悍勇的最高褒奖。

但就是这么一员猛将,却屡屡干下背信弃义之事,也正是因为如此,致使他与曹操、刘备等人相继交恶,最终在下邳被曹操生擒。

而一向爱惜人才的曹操,不仅没有对吕布重用,反而在擒获他之后,先是将其“缢杀”,随后又将其“枭首”。

“缢杀”即勒死,“枭首”则是砍头,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吕布“死了”两次,那么说,曹操既然已经勒死了吕布,干嘛还要多此一举,再将其砍头示众呢?

其实说白了,曹操这么做,源自于他对吕布的恨之入骨,并且,这么做还能一举数得。

曹操杀吕布时,为何要先勒死再砍头示众呢?这不是多此一举?

吕布与曹操的第一次交恶,还是在他担任兖州牧的时候。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率大军攻打陶谦,在其出征之后,原本与曹操关系密切的张邈,在陈宫等人的游说下,决意反叛曹操。

之所以张邈要反叛,与吕布有一定关系。

当年,吕布杀了董卓之后,由于受到李傕和郭汜的围攻,不得不一路逃窜,先是投奔袁术被拒,之后投奔袁绍又险遭杀害,最终还是在逃亡路上途经陈留时,被张邈收留。

张邈不仅收留了吕布,又对其盛情款待,两人还拉着手发誓结好。

但这件事,被袁绍得知后,极为恼火,因此张邈就担心某天曹操会替袁绍杀了自己,再加上之后发生了曹操诛杀名士边让这件事,就更让张邈担忧。

而到了曹操攻打陶谦,原吕布帐下的首席谋士陈宫,就趁此机会极力游说张邈,提出请吕布担任兖州牧,并利用吕布的勇猛趁机占据兖州,以便让张邈扩大势力。

这个提议让张邈极为动心,他也知道吕布在打仗这方面确实有一套,同时两人私交还算不错,因此,张邈就认为此举可行,同意了陈宫的建议。

自此,张邈背叛了曹操,而吕布则走马上任,当上了兖州牧。

对于兖州牧的所作所为,曹操自然是不会坐视不理,为了教训教训张邈,同时也出于对吕布的重视,曹操又率主力会师,开始集中兵力攻打兖州。

这一仗吕布表现得极为强悍,而曹操则是差一点就命丧当场。

当时,曹操的青州兵被冲散,曹操本人也被吕布手下擒获,不过,吕布的手下并不认识曹操,而曹操就趁机谎称骑黄马的才是曹操,因此,吕布追击骑黄马的人。

结果自然是曹操趁乱逃走,而在逃离的过程中,曹操不慎跌落马下,一只手还被烧伤。

“及战,军败。布骑得太祖而不知是,问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黄马走者是也。"布骑乃释太祖而追黄马者。门火犹盛,太祖突火而出。”---《献帝春秋》

这下,曹操算是和吕布结下梁子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曹操恨上了吕布,在此之后,曹操与吕布于兴平二年,又数次交战,期间也是险象环生,逼的曹操不得不玩了一出“空城计”,方才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对于吕布必须是满怀恨意的。

毕竟让他遭受极大损失的是吕布,差一点让他丢了性命的也是吕布,再加上因为吕布而受伤的那只手,这无论如何也让曹操对吕布是恨得咬牙切齿。

而除了与曹操交恶之外,吕布和刘备之间,同时也是矛盾重重。

曹操杀吕布时,为何要先勒死再砍头示众呢?这不是多此一举?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当年吕布第一次见到刘备,在见面之初,吕布表现的可以说是无可挑剔。

据史料记载,当时吕布在见到刘备之后,先是套了一番近乎,之后又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接着又大大的恭维了刘备一番,最终,以“贤弟”称呼刘备,用最高的礼仪来款待刘备。

“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英雄记》

这一套下来,若是换做常人,必然是会被感动到不行,但刘备对于吕布的“热情”,则相当的不以为然,只不过碍于形势,脸上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英雄记》

之所以刘备会感到异常,是因为吕布太过“热情”了,毕竟当时两人只是初见,但吕布却说出了如此“掏心掏肺”的话,这如何不让刘备感到不自在?

但不管怎么说,刘备和吕布的“蜜月期”,算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只不过这个“蜜月期”刚开始就结束了。

事情的起因,是由于在建安元年,也就是吕布见到刘备的第二年,当时刘备正在和争夺袁术,双方打得是难分难舍,在此期间,袁术偷偷给吕布写了一封信,信中以“二十万斛大米”的高额回报,要求吕布带兵攻打下邳。

而这个下邳,当时是刘备的地盘,吕布明知道如此,却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答应了袁术。

最终,下邳遭到了吕布的袭击,刘备的妻妾儿女及其部将的家眷,也都被吕布俘虏,而与此同时,刘备在前线被袁术大败,又在回军途中遭遇了部队溃散,真的是困顿连连。

可以说,当时的境况,是刘备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段之一,不得已之下,刘备在逃到海西后,只能是选择向吕布投降,这才换来了一家老小以及部众的喘息之机。

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刘备对于吕布,同样是恨之入骨,如果不是吕布偷袭下邳,那么最起码刘备即便是被袁术,也不会这么惨,更不会向吕布投降。

因此,吕布最终被曹操决定杀掉,也是有刘备的一份“功劳”的。

曹操杀吕布时,为何要先勒死再砍头示众呢?这不是多此一举?

那么,吕布是如何落到了曹操手中的呢?

这还要从刘备投降吕布之后说起,当时,吕布占据了下邳之后,袁术向其投来“橄榄枝”,表示愿与吕布结为亲家,其实袁术的本意,是利用吕布的勇猛,来为自己所用。

本来,吕布是有心答应袁术的,但沛相陈珪出于担心吕布和袁术结盟之后,会危害国家,便游说吕布,以“与野心家袁术结盟,会担上不义之名”为由,最终成功的阻止了吕布。

不仅如此,吕布对袁术早年的拒绝,一直是怀恨在心,因此,他就将袁术派来结盟的使者砍头示众。

这样的举动,让袁术对吕布大为恼火,开始集结兵力攻打吕布,不过,由于集结仓促,最终还是被吕布击败。

与此同时,陈珪的儿子陈登,找上了曹操,劝说曹操除掉吕布,最终,曹操与陈登达成协议,由陈登做内应,以分化吕布的部队。

而在吕布击败袁术之后,又发兵攻打了身处小沛的刘备,此战令事业刚刚有所起色的刘备再次被打回原形,不得不投奔了曹操。

而刘备既然投奔的曹操,那么作为曹操而言,就有必要为刘备出头,再加上本身他就对吕布没什么好感,因此,在建安三年,曹操下令,亲率大军前去下邳攻打吕布。

到了下邳之后,曹操先是写信劝降吕布,吕布则也有投降之意,不过,由于陈宫等人害怕吕布投降后,曹操会对他们清算,因此,就对吕布进行了极力劝阻,最终,吕布投诚的计划搁浅。

既然不投诚,那就开始打吧,这次曹操是铁了心的要除掉吕布,而吕布这一方呢?却由于吕布本人的心胸狭隘,导致他与部将相互猜忌,在曹操的围困数月之下,军中是上下离心。

最终,在部将的反叛中,大势已去的吕布兵败,于白门楼向曹操投降。

投降之后,吕布原以为曹操会放他一马,毕竟他是当时人人皆知的猛将,但在刘备等人的建议之下,曹操还是将其先“缢杀”后“枭首”。

吕布的死,是命也该然,毕竟他曾先后交恶于曹操和吕布,同时也造成了曹操麾下将士的大量伤亡,即便是曹操有心放过他,军中将士们也不会答应,更何况,当时还有一个“助攻”的刘备,因此,无论如何,吕布都是必须死。

而曹操之所以将其先“缢杀”后“枭首”,这里面大有学问。

曹操杀吕布时,为何要先勒死再砍头示众呢?这不是多此一举?

首先,“缢杀”是对吕布的一个尊重,要知道,先不说吕布的为人如何,单从武力值来讲,他在当时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猛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他诛杀董卓的举动,也在当时看来是属于“为国除害”的义举,因此,吕布还是有让人值得尊敬的地方的。

因此,曹操虽说确实是要杀吕布,但出于对他的敬意,才会将其“缢杀”,毕竟“缢杀”能给吕布留一个全尸。

而留全尸,向来是古人们比较看重的一点,尤其是像吕布这样身份的人。

像吕布的手下,如陈宫、高顺等人,都是被曹操直接砍头了事,而吕布被“缢杀”,也是曹操为了体现吕布与他们不同的原因。

当然,“缢杀”也是杀,只不过相对于砍头而言 ,在死了之后会好看一点而已,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并且,“缢杀”也是一种死得极为痛苦的事情,它不同于被吊死那样一伸脖子就了事,而是由两个人同时发力,用一根绳子之类的东西,活生生的将受刑之人勒死。

这样的过程,受刑之人绝对是痛苦万分的,而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正是曹操出于对吕布的恨。

前文也已经讲到,吕布几乎要了曹操的命,又给曹操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除之而后快,是当时曹操最大的心愿。

并且,由于吕布的反复无常,让曹操对他也是极度的厌恶,再加上刘备的不断“劝说”,因此,这种恨意就会无限放大。

所以,用勒死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吕布在极度痛苦中死去,也能让曹操发泄心中的不满。

而勒死之后再砍头示众,有两个作用。

其一,是让吕布在死后也得不到尊严,这一点,还是曹操出于心中的恨,他是恨透了这个差点让自己无家可归,并受伤的人。

其二,可以“以儆效尤”。

吕布的头颅,被砍了之后,先是在军中示众,之后,曹操又拿到了汉献帝面前邀功。

这样做,首先会让军中对吕布怀恨在心的将士情绪得以发泄,其次,还能昭告天下,告诉人们背信弃义、反复无常的人就是这么个下场。

而最重要的,还可以让汉献帝以及其他各路势力的人看到,像吕布这样的悍将,都被曹操砍了头,足以说明曹操才是当时最厉害的人。

毕竟当时能超越吕布勇猛的人,不是没有,而是很少。

曹操杀吕布时,为何要先勒死再砍头示众呢?这不是多此一举?

因此,曹操杀吕布,“缢杀”勒死是敬重其人才,同时也是让吕布死得痛苦一点,而“枭首”砍头,则是出于局势需要,只是可惜了吕布这么个猛将,却因为自己的反复无常,落了个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