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数据会说话,中国汽车产能根本不过剩!中国造,凭什么让人眼红?

作者:清晨谈科技

漫步北京车展,一款款新车亮相、一场场发布活动,无不令人振奋。

自主品牌新车造型时尚前卫,观众如潮涌向展台,再也不是当年门可罗雀的冷清景象。

数据会说话,中国汽车产能根本不过剩!中国造,凭什么让人眼红?

中国汽车工业正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智能网联汽车正以燎原之势席卷全球。

可就在中国车企风头正劲之际,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却跳出来,频频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先要搞清楚,到底啥叫”产能过剩”?西方把”超过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定义为过剩产能,这完全违背经济学常识。

数据会说话,中国汽车产能根本不过剩!中国造,凭什么让人眼红?

今天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在规划产业发展时,都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更要放眼全球需求。

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难发现,我们的产能不仅不过剩,甚至还需要继续扩张,方能满足未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根据权威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万辆,而中国的出口量只占其中的8%。

展望未来,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预计将达4500万辆。

数据会说话,中国汽车产能根本不过剩!中国造,凭什么让人眼红?

即便中国保持年均20%的增速,届时产量也难以完全满足全球市场的旺盛需求。

由此可见,在全球市场空间广阔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根本谈不上什么产能过剩。

再者说,如果超出一国所需就是过剩产能,那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岂不是要失去基础? 美国出口的液化天然气、德国出口的汽车、波音空客的客机不也大量销往海外?难道他们就不是在向世界输出”过剩产能”?显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用一国内需来衡量是否过剩的论调站不住脚,有悖于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理论。

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火热发展有着坚实的数据支撑。

数据会说话,中国汽车产能根本不过剩!中国造,凭什么让人眼红?

头部车企的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比亚迪去年的产能利用率更是高达159.5%,整个行业从设计、生产到交付都在满负荷运转。

新能源汽车出口欧美的平均售价是国内的数倍,根本不存在所谓”低价倾销”。

制造业PMI指数也持续高于美国,体现了强劲的增长动能。

由此可见,不管从哪个角度切入,中国汽车产能都不存在过剩问题。

数据会说话,中国汽车产能根本不过剩!中国造,凭什么让人眼红?

所以,频频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的某些西方政客和媒体,怕是在装糊涂、搞混淆视听。

他们罔顾客观事实,无视基本经济规律,对中国崛起的势头心存恐惧,从而编造似是而非的论调,抹黑中国制造。

殊不知,全球化大势不可阻挡,开放合作才是人间正道。

与其对别人的成就心怀嫉妒,不如审视自身差距,在良性竞争中共同进步,这才是明智之举。

数据会说话,中国汽车产能根本不过剩!中国造,凭什么让人眼红?

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全球汽车革命贡献了强劲动力,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我们要坚定自己的发展道路,努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实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品牌,用更多优质产品服务全球消费者。

同时,也欢迎海外车企来华投资兴业,在互利共赢中携手共进。

让我们用事实和业绩,回击那些抹黑中国的谬论,展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朝气,让”中国造”惠及全球、造福世界!

数据会说话,中国汽车产能根本不过剩!中国造,凭什么让人眼红?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与我互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