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作者:印客美学

自开播以来,母女情感真人秀《是女儿是妈妈》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节目中的四对母女,呈现了多样化的代际关系。

其中,安陵容扮演者陶昕然的家庭关系和她从小被打压式教育的经历,让网友狠狠共情。

中国式代际关系,为何总这么别扭?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中国式代际关系里,

多少人在自我疗愈?

这段时间,对于代际关系的讨论一个接着一个。

《是女儿是妈妈》里,陶昕然的童年经历,让人立刻理解了为何她能将安陵容演得细致入微。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妈妈是老师,所以总以最高标准要求她,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她考98分回家,妈妈会问她,那两分怎么丢掉的,然后揍她一顿。

她考全班第四,妈妈会问,为什么不是前三名,然后揍她,为了杀她的威风。

这种典型的打压式教育,令小时候的陶昕然自卑、敏感,也对母亲一直心存怨恨。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直到女儿何陶出生后,陶昕然用她从小渴望的方式来教育女儿,就像把自己重新养了一遍。

她会非常尊重何陶,希望女儿做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治愈了自己、释怀了童年遭遇,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母亲和解了。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这种母女关系,与前段时间的热播剧《烟火人家》不谋而合。

母亲只对女儿“重拳出击”,从小到大都在控制女儿。

很多观众表示:好现实,就像看到了自己和父母的相处模式。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还有《是女儿是妈妈》中的王珞丹和母亲,存在边界感缺失的问题。

女儿渴望独立空间,妈妈却总要插手一切。

女儿习惯报喜不报忧,妈妈却想事无巨细全部知晓。

妈妈形容两人像“闺蜜”一样无话不谈。但王珞丹却表示:两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批判,对抗,未知。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前段时间,扫兴父母也屡屡登上热搜。

每当子女想跟父母分享生活感受、让父母也体验自己喜爱的事情,就会被他们泼上一盆冷水。

双方就好像“没头脑”和“不高兴”。

年轻人兴致冲冲献宝,老一辈却总是痛心疾首摇头。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在诸多“代际悲剧”的阴影下,“电子亲人”成了网友们的精神寄托。

很多互联网账号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一类的身份视角,更新日常、分享生活。

稀松平凡的琐碎内容,却得到许多人真情实感的追更。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为什么这段时间大家如此关注代际关系?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明明是表达爱,

为何会带来这么大的伤害?

热衷于讨论代际关系,是因为原生家庭是一个群体性的话题。

因此每当有相关的讨论点出现,就能激起大众的共情和交流欲。

而理想化的亲情关系则通过移情效应,填补了人们心中的情感空白和常识缺失。同时还满足理想化的亲情需求:互相支持、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为什么中国式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很多都是打压式、缺乏边界感……明明是表达爱,对给子女带来了伤害?

强调孝道、服从的传统观念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强调集体主义和服从传统的社会文化中,父母可能更倾向于采用打压式教育,强调服从和尊敬,期望子女能够符合社会期望和家族荣誉。

但这样会忽视子女的个性和需求,令子女感到压抑和束缚。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由于对孩子的未来抱有高期望,中国式父母也不自觉地对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压力。

但这会令孩子感到不安、焦虑,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在父母辈的观念里,还可能认为子女是自己的“私有物”:既然是“我的孩子”,当然可以随意干涉其生活和决策。

但这种缺乏边界感的教育方式不仅侵犯了子女的个人空间和自主权,也容易导致子女在成年后缺乏独立性和自我决策能力。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在交流时,父母往往还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

中国的父母在表达爱意时总采用间接、含蓄的方式。

他们总是通过提供物质条件或者安排好孩子的生活来表达“我在乎你”,而不是直接进行语言上的肯定和鼓励。

他们倾向于隐瞒家庭情况,独自处理困难,但这也会令孩子感到疏离、觉得父母与自己不亲近,对自己不信任。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教育理念的偏差,也让很多父母不懂该如何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父母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会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

许多父母小时候也经历过不当的教育,且认为这种方式是“正常”的,甚至是对子女有益的。

还有一些父母,由于自身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将情感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子女寄予过高的期望,甚至通过打压式教育来体现自己的“爱”。

别扭的表达爱的方式,往往让孩子感到困惑和伤害。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方法也使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感到迷茫。

很多家长并没有把小孩子当作“人”,而是当作一个“物件”来对待,觉得小孩什么都不懂。

但其实,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思维逻辑、行为习惯和人生走向……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很多孩子在长大后,走了很多弯路,才意识到从小受的教育是不合适的。

于是,他们开始反思原生家庭,试图进行自我疗愈。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重养一次自己后,

终于跟原生家庭和解?

从2019年开始,网上对原生家庭的讨论数量激增。

《欢乐颂》《都挺好》《小欢喜》等家庭剧引发热议,让“原生家庭中的代际矛盾为儿女带来的伤痕”被热议。

口罩时期,很多人的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或者与家人长时间相处。这也促使更多人开始反思代际关系。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大众对原生家庭的讨论,反映出如今我们对个体成长的关注度提升。

在网络讨论中,网友们普遍觉得:原生家庭的缺憾,会令人产生“自卑”“敏感”“没有安全感”“恐婚”等问题,影响人生的走向。

但新生代也在逐渐看清、接受并重视“独立个体”的意义。

人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可以努力让自己走出童年的阴影。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如今兴起的自我疗愈,其实说明我们在找自己的过程中,也在理性看待原生家庭,积极消解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意识到怨恨的背后其实是爱,完全否定父母也无法真正解放自己。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而自我疗愈的目标正是:逐渐看到父母也是他们所处的整个家庭、社会、文化综合作用下的受害者。

他们的教育方式不当未必是个人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个系统性的问题。

既然都是受害者,何必再彼此怨怼和伤害?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亲情的线,终究会面临时间的狂风。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幸和不幸。

哪怕是关系最紧密的父母儿女,都会有数不清的矛盾、争执、冷战和误解,甚至还有不想被发现的伤口和秘密。

我们都期待理想的原生家庭,但那只存在于想象中。

在处理代际关系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慢慢学会放平心态,面对这段关系赋予我们的复杂体验。

看完陶昕然的原生家庭,狠狠共情了安陵容

因为对于每个人而言,代际关系都是将会延续一生的牵绊。

这牵绊很复杂,里面除了矛盾,还有责任、在乎和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