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被诊断为抑郁、双相、精神分裂症等,为什么说父母要学会自我家庭治疗?

孩子被诊断为抑郁、双相、精神分裂症等,为什么说父母要学会自我家庭治疗?

晴日心理何日辉

2024-05-20 13:49发布于广东精神心理科医生

01、很多父母没意识到:父母就是加速孩子康复的良药

孩子开始厌学、抵触上学、一上学就感到不舒服时,这很可能是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甚至是精神分裂症、复合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的前兆!

有的父母反应很迅速。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背后有精神心理问题,把握住了最佳时机,无论是带孩子去找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还是使用了其它办法,及时解决了问题。孩子很快就恢复了学习状态。

但更多的父母一开始认为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出了问题,甚至觉得孩子不舒服是装的。他们督促孩子要调整学习的状态,甚至不断施加压力。直到孩子真的坚持不下去了,说什么都不肯上学,甚至躺平,不得不办理休学时,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也有部分孩子是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之后,才出现了明显的学习障碍,无法坚持上学。

无论是哪种情况,孩子休学对父母来说都像一道晴天霹雳!

父母心急火燎,“既然病了,那就找医生,最好的医生”。一旦父母了解到哪家医院、哪个医生很厉害,他们就会急匆匆地带孩子去看,哪怕千里迢迢到北京、上海去,也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

可是父母很快发现,明明去过国内顶尖的精神科专院,找过权威的精神科专家,但孩子还是没法顺利康复。药物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学习和生活动力不足的症状。

有的父母还会让孩子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可能孩子自己也会提出这样需求。他们一开始很可能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期待很高,但很快又发现这还是没能解决问题,孩子去了几次之后,再也不想去了。

有的孩子如果接受的是精神分析流派,有可能还会变得仇视父母,认为患病都是父母害的,对父母拳打脚踢,父母有苦说不出。

吃药也不行,找心理医生也不行,父母真的很迷茫。而孩子跟着父母四处求医,久治不愈,他们往往已经失去信心了。父母再次说带他们找一个很好的大夫时,他们根本就不信,也不想去。一家人陷入了绝望,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孩子患病初期,很多父母都出现过上面的情况。他们像小马过河一样人云亦云,根本不知道什么方法适合孩子,也没有意识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并且以为精神心理障碍就跟其它常见疾病一样,把孩子的病交给大夫、心理医生来治就行了。

很多父母后来回想这段日子时,发现自己其实是“病急乱投医”,走了不少弯路,踩了不少坑,有的甚至上当受骗。

而且这么一折腾,休学期就过去一大半了,但孩子还是完全不能学习。要是再拖下去,孩子很有可能复学失败,再次遭受沉重打击。若脱离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孩子甚至很可能会严重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对其一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才确诊抑郁症、双相障碍不久,请不要病急乱投医,先冷静下来了解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家长到底该怎么做。

如果你已经带孩子看过很多大夫、试过很多方法但都不理想,那就更要先慢下来,思考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要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从整体上说,如果孩子已经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障碍,并休学在家的话,可以先利用精神科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要是孩子实在不愿意吃药,自杀风险也不高,那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自我调整的期限,如果出现了某些严重的情况,比如自杀或者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那就要吃药。

与此同时,父母不要盲目四处求医,别以为找到更好的专家,孩子就能药到病除。父母也不要对所能找到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抱以太大期待。

孩子病了,父母别总是把希望寄托于别人和外界,而要意识到,其实家长自己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

如果父母能够主动学习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用高效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深入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进行有效的“自我家庭治疗”,孩子反而能加快康复,尤其是实现药物难以做到的:恢复对生活、对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是深入的分析。

孩子被诊断为抑郁、双相、精神分裂症等,为什么说父母要学会自我家庭治疗?

此图为AI生成

02、孩子生病了,意味着整个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

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的真正病因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原生家庭的负面因素。

说得直接一些,孩子得病了,往往跟家长的不当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甚至是整个家庭系统都出现了问题。

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成人成才,又发现社会竞争激烈,于是父母过度焦虑、盲目鸡娃,如果孩子达不到成绩要求,父母就训斥、贬低、甚至又打又骂。孩子从小就被逼迫着学习,很快就会对学习感到厌烦。

有的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不够亲密,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情感诉求,孩子感到孤独、压抑;

有些父母之间的夫妻感情存在问题,还可能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对孩子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离婚了”,孩子产生负罪感……

不同患者遭受的来自原生家庭的具体心理创伤事件有所不一样,这里难以一一列举。

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叠加性心理创伤形成了大量的病理性记忆,而病理性记忆是精神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障碍、重性精神障碍(也即是大众所说的“重性精神病”,比如双相障碍),实际上就是病理性记忆的数量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父母当然都是爱孩子的,教育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因为不掌握真正科学的方法,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了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埋下了病根!

而且,父母的不当家庭教育方式有可能是一代代原生家庭“传承”下来的,好几代人成长的家庭氛围都是不良的。除了孩子外,父母自身或家中的亲戚也可能罹患了精神心理障碍。

希望父母们能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及时自我反省、改变、提升,将一代代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拦腰截断。

等到孩子实现了康复,将来也有了下一代的时候,父母与孩子都掌握了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的下一代就能因此获利,更好地成人成才。

网上说,要培养出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其实,要培养一个真正心身健康、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更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而反过来,如果这一代孩子得精神心理障碍了,说明可能往上三代人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有问题。

03、“自我家庭治疗”能大幅度缓解病情,助力孩子复学

如果父母懂得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有效地进行“自我家庭治疗”,这不但能避免孩子的病情恶化,还能解决部分患病根源。

上面分析,抑郁症、双相障碍、甚至包括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其实是孩子形成了大量的病理性记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父母的不当家庭教育方式。

这些病理性记忆就像孩子身上的一个个伤口,伤口越多,病情就越重。所以,父母要立刻停止使用过去的家庭教育方式,别再在无意中往孩子身上扎伤口了。至少要让孩子有个喘口气的机会,避免病情恶化。

有的父母还是忍不住批评指责孩子,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甚至发生严重的亲子冲突。孩子旧伤未愈,再添新伤,病情自然就反反复复,无法真正走向康复。

当然,其实不少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孩子患病待在家以后,父母大气都不敢出,绝大部分事情都迁就着孩子,也大大降低了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作息要求。

有些孩子白天睡觉、夜里通宵打游戏,黑白颠倒,经常花父母的钱上网买东西,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也知道不能指责孩子。在父母“不添新伤”的情况下,孩子的情绪症状会有一定好转,比父母改变之前更加平稳。

可是很多孩子就止步于此,还是没法回到正常生活,甚至有“躺平”的心态,躲在舒适圈里不肯出来。

在这个时候,父母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静待花开”、啥也不干。父母还要更进一步,想办法帮助孩子“疗愈旧伤”,比如加大力度改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利用“共情、倾听、积极引导”良性沟通三步曲,寻找、修复孩子的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进一步康复。

最近我们分享了一篇抑郁症患者父亲写的文章,他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孩子从完全不能上学逐渐实现了成功复学。

04、父母逆转自身的人格异常,能带动孩子积极改变

很多患者父母其实有人格异常,只是他们没有觉察。孩子得病后,如果父母深刻地自我反省,有助于扭转自身的人格异常,更能带动孩子加强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

有些父母,尤其以父亲为主,他们在工作上能力很强,事业有成,但也因此容易产生自负的心理,出现偏执型人格改变,甚至可能达到了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程度。

这部分家长在家庭中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听不进家人的合理化建议,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还会一味地要求孩子必须服从自己的想法。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在孩子刚得病、或者休学的时候,这部分家长仍没意识到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而是想尽办法利用资源给孩子找最好的精神科专家、心理医生。

可当他们竭尽全力、动用所有资源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产生自我反省的意识,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孩子患病的原因,而不是总是外归因。在这个时候,其人格异常才能得以一定的缓解。

这种改变对父母自身来说是好事,对于孩子的积极意义更大。很多患病孩子因为遭受过大量病理性记忆,又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也有一定的人格异常,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比较偏执。这会跟病情互相作用,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会导致孩子行为出格,遭遇“社死”。

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真正地懂得自我反省,找到了逆转人格异常的方法,自然就更容易带动孩子也发生积极的变化。

之前我分享过我的经历。由于我小时候既是学霸,也遭受过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我也出现过偏执型人格异常。我没有吃药,也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却成功逆转了我的人格异常。

我现在已经50岁了,但仍没有思维固化,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变。患者父母们为了孩子,更要有勇气反省自己,面对自己的不足。

如果父母一再执迷不悟,不断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等到孩子在无比痛苦之下自杀身亡的时候,再怎么反省都挽回不了了!

现在,抑郁症、双相障碍的低龄化越来越明显,儿童精神科里挤满了小患者,很多孩子在小学、初中就得了精神心理障碍,父母们非常崩溃,接受不了。

一方面,这说明孩子遭受了非常多的病理性记忆,量变到质变的时间点更快地到来。他们的父母真的要痛定思痛!

但另一方面,孩子较早地呈现出精神心理问题也并非坏事。孩子年龄越小,精神心理和人格的可塑性越强。如果父母能及时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孩子也就能更早地回到成长正轨,有更多的时间实现人生价值。

有些孩子表面看起来很好,一路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其实其内隐记忆层面一直存在精神心理问题的“雷”。如果他们遇到一些应激事件,就很可能会突然爆雷,出现悲剧。比如一代天后李玟突然自杀,清华毕业的谷歌工程师陈立人暴力杀妻等等。

父母对子女有“生”、“养”、“教”这3个角色。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生”、“养”并不难,“教”才是真正的挑战。很多父母感慨现在的孩子很难教,其实最大的原因往往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父母身上。

希望父母不要再抱有侥幸心理,别一味外归因,也不用过度自责,而是真正理解自我反省的含义和意义。

查看原图 421K

  • 孩子被诊断为抑郁、双相、精神分裂症等,为什么说父母要学会自我家庭治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