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沈阳中街加速培育新兴业态 特色文化与时尚并肩前行

作者:海外网

来源:经济日报

沈阳中街加速培育新兴业态 特色文化与时尚并肩前行

沈阳钟杰的《噶尔涌哥哥》《哈古姐姐》等卡通片《芽》深受游客欢迎。经济日报记者 温继忠

"十一"期间,沈阳中街冰点城、马家烧麦、老边饺等老生意热潮涌;

沈阳中街作为"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和第二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经过沈阳中街的升级改造,文化悠久的历史与时尚并存,百年老街焕发着新的气势。

探索新的管理系统

去年9月,沈阳中杰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以全新的锣声面貌开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沈阳沈河区实施了7大类12个项目建设项目。整体上,每栋建筑的历史文化元素都经过提炼,使其成为文化遗产的亮点,从地方层面来看,对建筑的八个比较完整的历史特色进行保护修复,使其成为一系列具有百年历史的街道综合体亮点。

在完善硬件条件的同时,探索建立古城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成为转型的最大亮点。2020年下半年,沈河区启动成立盛京古城文化旅游区综合发展委员会。理事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梁波告诉记者,通过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政府、企业、智库、商会协会、平台公司等多元参与的"行业治理与法定机构",构建共同治理模式和公共治理架构。在沈河区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下,理事会作为产业共治的主体,协调古城区日常公共事务的处理,使理事会成为高效获取债权、快速解决矛盾、汇集各方资源、共享发展成果的工作岗位。

超高人气,明亮的街景和丰富的产业,诞生后中街的经济效益迅速提高。2021年上半年,中杰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3亿元,同比增长37.2%,日客运量最高近150万人次。今年"十一"假期期间,中央大街步行街客流量达到576万条,同比增长18.76%,而中央大街商圈总营业额接近4.6亿元,同比增长95.24%。

促进行业新消费

清代官帽、花盆底鞋、满族饰品...独特的满族文化符号,随着"噶涌哥哥"、"哈鼓姐姐"等卡通"萌发",成为中街的新品牌形象。许多游客也与这些中街"代言人"合影留念。

"嘎铨哥哥""哈鼓姐姐"将过去存在于钟鼓的中街拟人化,赋予新的生命。"'嘎嘎'的和声是东北方言中的'什么',让弟兄姊妹们加入地域色彩,理解设计内涵,名字更容易记住。"梁波说。

让老街"活"得"火",也满足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基于中街时尚消费度假区和旅游消费打卡场所的新定位,引入缺失的新兴产业,特别是沉浸式、体验功能的时尚消费项目,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在过去的一年中,中杰推出了39家新业务,同比增长20%。

被誉为"大沈阳皇城根下脱口秀"的搞笑圈脱口秀赞不绝口。搞笑圈脱口秀创始人刘海滨说:"我们想用幽默的方式,为沈阳的年轻人打造一个救济目的地,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欢乐。"

此外,三人直播CS、SRX龙集脚本杀杀也深受年轻人欢迎。"它已成为年轻人消费娱乐打卡的'净红之地'。作为两家门店的创始人,陈刚对自己的业务发展充满信心。

为这次旅行擦亮新名片

中杰主营文化品牌,让古沈阳充满魅力。"十一"假期期间,游客来到中央大街中间的文化旅游景点就像编织一样。沈阳圣泾头胡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伟表示,目前景区二期工程正在全面推进建设,通过文化商务旅游模式,坚持"生态巷、旅游巷、贸易巷、文化强巷"的整体思路,注重挖掘圣泾古城传统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艺文化的精髓,用文化赋予老胡同的灵魂生活,孕育出极具吸引力、活力和竞争力的街区特色。未来,中央政府将成为沈阳新的文化地标,成为全国城市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虽然中街已经取得了很多荣誉,但我们不能停下来,中街将来会更好。沈阳市沈河区商务局局长曹乐表示,具有文化内涵的中街可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更新。改造后的中街将精心打造,文化内容不断完善。此外,中街将举办各类活动,将客流量引入商户和小巷,而协调街商户的关门时间将推迟至24点。

盛京繁华再现,中街万象更新。如今,中杰继被授予第二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后,又以其璀璨的夜景、多样的夜间文化、丰富的夜间娱乐、丰富多彩的夜间表演等特点,正式宣布为全国夜景文化旅游消费区,迈向新征程。

沈阳中央街文化旅游区是辽宁省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央大街街区建于1625年,与沈阳故宫博物院平行,浓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使中街区成为具有东北特色的独特旅游休闲区。近年来,中街周边街区打造"夜城"主题,以历史文化为核心,通过文化与企业发展的融合,品牌效应和经济效应实现了双丰收,已成为沈某外国游客必去的打卡场所。

中间街上有很多"老人物"。例如,中街冰点,前身为沈阳中城,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一家冷饮店,冰淇淋产品很受欢迎。《中街》中也有很多"新角色"。例如,沈阳首家惊喜玩具概念店X11潮汐游乐店,填补了中街时尚Boomer Play板块的空白。(经济日报记者温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