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你觉得,世界上最公平的是什么?”

我觉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可阿豪说:“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无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

阿豪是家里的老大,有个弟弟阿和。妈妈琴姐是美容师,爸爸阿文是驾校教练。

这个平凡的四口之家来自于提名金马奖十一项的《阳光普照》。

《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阿豪和阿和像是对立面:

阿豪是人人赞不绝口的“好学生”,懂事、优秀、长得好,

《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阿和则是个不学习到处惹事的“坏孩子”,最后伤人成了少年犯。

《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父亲对大儿子阿豪爱得小心翼翼、满怀期待,对小儿子阿和则完全放弃。当阿和伤人后,父亲表示:“我希望他关到老,关到死。”他对外都表示自己只有一个儿子。

然而,如此优秀的阿豪,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光芒万丈的孩子,在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夜晚,从小区的楼顶跳下去,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为何如此?

或许我们可以从他最后的简讯寻得一丝线索:

“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

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从这独白中可以发现阿豪知道自己内心有抑郁阴暗的一面,可他找不到一处可以庇护自己的阴暗处,让内心真实的抑郁阴暗得以安放。死亡对他好像是一种解脱。

很多人的痛苦往往来自对完美不切实际的渴求,只允许自己好的部分,不允许自己坏的部分存在。

他们压抑、否认,甚至严厉审判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绪情感,尤其是那些负面的、阴暗的想法和情感(如对父母的恨、对同胞的嫉妒与愤怒,对同学的嫉妒,想依赖,想轻松等等)。

因为,不能接纳,总想着除去这些阴暗,可阴暗本就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所以内心很冲突、很痛苦。

只有当他们承认并接纳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看见和接纳自己更真实的人性后,痛苦方能解除。

《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在阿豪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与恶很分明:学习好,懂事乖巧的爱;学习差,调皮捣蛋的不爱。父母对阿和的不接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阿豪。他目睹了阿和所有不公平待遇,深深感受到一个不被爱的孩子是被怎么样对待的。

他迎合着父母的期待,将自己变成那个“好孩子”,同时否定、压抑内心那些不被接受的“阴暗面”,慢慢的把自己变成了“极昼”。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他对人很好,有时候会觉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给别人,忘了留一点给自己……”大家都觉得他很好,除了他自己。这便是他的问题所在:忘记爱自己,或者说没有自我接纳。

《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为何无法接纳自身阴暗面?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父母有条件的爱。

在阿豪家庭里,父母爱得分明:阿和之所以不被爱是因为他学习不好、调皮、不懂事;阿豪学习好、懂事,才会被接受、被爱。

孩子认为爱是有条件的,自身不够好的部分、阴暗的部分,是不被允许存在的。

听话、善良、乖巧,是“好的”;偶尔的自私、愤怒、嫉妒、反抗就是“坏的”,需要被抑制,这使得我们不断的想办法来镇压住这些“暗潮”,内心疲惫不堪,压抑又无力。

也许,父母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也只是想努力靠近父母的期望,只是在这过程中,有条件的爱让孩子觉得自己像个物品,只有足够完美,只有对别人有用,才会被爱,才是有用、有价值的,未曾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阴暗面,更未曾学会真正地爱自己。

《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结语:

与自己好好相处是很多人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可爱的,是可以被爱、被接纳的,但孩子的自我接纳能力源于父母或其他抚养者的无条件接纳。

若“没有暗处,只有阳光”,我们的心灵受到了辖制,失去了原本的自由,开始变得敏感、谨慎、防御,以美好的假面具呈现给世人,内心却痛苦挣扎。

“接纳自我”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践起来却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也会受到我们自身防御机制的干扰。

有时也是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和专业人士的帮助,此时不妨试试专业的个人成长心理咨询师来帮助自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