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班校区门口,一位妈妈对儿子说∶“今后上学、放学的时候应该向爸爸妈妈和老师打招呼问好,吃饭前后要向父母亲表示感谢,并要说爸妈辛苦了。”
儿子∶“你们这样做,不是把我当小猫小狗在训练吗?”
母亲∶“我们每天为你做这么多的事情,你说声「谢谢、辛苦了」这样的话并不过分呀。”
儿子继续说∶“不是说母爱是无私的吗?”
母亲∶“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但是,儿女对父母的爱也应该是无私的。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一样的。你心里想着多得到享受、多被人照顾,其他人也是同样希望有人能这样照顾自己。”

如今的家庭观念已经不像从前那般教条,但是这不等于他们可以自私无礼。
没有感恩就不会懂得珍惜,也就更谈不上“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了。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3年前,那个12岁的湖南少年,会说出那句冷血到极致的话:
“我杀的又不是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出身在四线城市,父母不能给你事业带来任何帮助,你还心存感恩吗?”
这是不少儿女内心存在的隐秘角落,仿佛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但凡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就要心怀怨愤。
有人说,“父母是世界上最没用的「母婴产品」,被我们用过之后,就当纸尿裤一样扔掉?”
我们承认在物质上人和人,家庭和家庭是存在分层的,但是父母已经尽最大所能完成了他们的托举。
当你追求生活品质,喝着咖啡吃着牛排时,远在家乡的父母可能穿着几年前买的旧衣,帮你操心着房子的首付。
当你朝着诗和远方狂奔,穿着名牌招摇过市时,背后藏着的可能是父母匆匆忙忙、一地鸡毛的生活。
忽然想起一句话:
“若父母还跟从前一样辛苦,那么我们长大的意义是什么?”
即便生活里有太多的不如意,即使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也不应该对深爱着你看过被儿子胡搅蛮缠的表姨,也看到了那位被女儿摁在沙发上狂扇耳光的79岁老母亲……
虽然不会想着“养儿防老”,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回响:
我也会有自己的孩子,几十年之后,自己的晚年会是怎样?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像作家王薇华说的那样∶
“老年人的今天,是中年人的明天,也是青少年的后天。”
不想养出不孝的孩子,不想自己晚景凄凉。我们必须要做到10个字:“把自己当人,把孩子当人。”
跪着的父母,永远养不出站着的孩子。同理,躺着的孩子,永远也只是个不懂感恩的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