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一直以为孩子在学习中只有2次开窍,其实我错了,还有第三次开窍

我在本专栏的第一章中曾经说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2次开窍,并且系统地阐述了这两次开窍。最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总结,我对孩子的开窍又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孩子其实还是有第三次开窍的,只不过这个开窍比较特殊,所以我以前忽略了。

为了更好地完善本专栏,我将在本章中给大家介绍孩子的第三次开窍,看完你也许就明白我之前为什么忽略了。

在正式介绍第三次开窍前,我们先来重新回顾一下孩子的前两次开窍。

第一次开窍

第一次开窍孩子大脑发育的结果。孩子原来不懂的题突然懂了,不用你再一遍两遍的教,只需大概的点拨一下孩子就明白了,这就是第一次开窍,第一次开窍在男孩身上可能体现得比较明显。

很多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在你看来特别简单的问题,比如2+3等于几,孩子知道等于5,但是如果换成5-3等于几,孩子就又不知道了。这时候你费心费力地给孩子讲了很多遍,孩子好像懂了,但你再换个题型孩子就又不懂了,有的父母这时候就开始抓狂了,控制不住的可能就对孩子大吼大叫了,怀疑自己孩子脑子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智障。

但过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半年,甚至是一年之后,孩子好像就突然开窍了,你再辅导他作业时,孩子很容易就听懂了,就用不着你花那么多力气给孩子解释了。

很多开窍专栏提到的开窍就是这种开窍,这种开窍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开窍,但事实上如果你懂得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你就明白这种开窍是对父母来说意义不大,因为这种开窍是父母无法培养的,它只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结果。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人的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有很大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第一次开窍其实就是孩子进入具体运算阶段的表现。

我一直以为孩子在学习中只有2次开窍,其实我错了,还有第三次开窍

大多数孩子是6、7岁开始上小学,在6、7岁前,孩子是处于前运算阶段,这时候的孩子思维还不具有可逆性,也没有守恒概念,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差。而当孩子6、7岁之后,孩子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孩子才开始具备了守恒概念,也才具备思维的可逆性,懂得逆向推理。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的孩子都基本在6、7岁上小学的原因。

别看2+3=5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它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难的,需要孩子抽象思维,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符号,然后才理解2+3其实和5是相等的。2+3=5,这其实就是一个守恒概念。而5-3其实就是把这个过程进行逆向推理,因此不具备可逆性思维的孩子就很难通过2+3=5逆向推理5-3=2。

现在明白为什么孩子为什么好像突然开窍,什么都懂了吧?就是因为之前他们的大脑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他们的生理硬件不成熟,所以你怎么给他们讲,他们也很难理解。而一旦他们大脑成熟了,具备了相应的思维能力,这时候他们就能很轻松地理解这些题了。当然大多数父母不懂这些,在他们看来就感觉孩子开窍了。这种表现在男孩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因为男孩发育晚一点,所以他们的这种开窍也就显得比较明显。

而人的大脑发育是有规律的,你很难让孩子从前运算阶段迅速地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所以这种开窍对父母来说意义不大,主要是依靠孩子自身的发育,父母最多就是保持耐心,然后静待花开就可以了。

我一直以为孩子在学习中只有2次开窍,其实我错了,还有第三次开窍

第二次开窍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会发现孩子往往比较厌学,不控制着孩子根本就不学。但是有的孩子却不一样,他们一开始也厌学,但是有一天他们好像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不用父母监督控制,他们也开始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时候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开窍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

这就是孩子的第二次开窍,就是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开始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二次开窍也是本专栏的重点,我们这个专栏就是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孩子第二次开窍展开的。

有很多开窍专栏也在分享如何让孩子第二次开窍,但是在我看来他们分享的开窍方法是严重错误的,因为按照他们的方法孩子的第二次开窍可以随时展开的,有的甚至说孩子在小学、幼儿园就可以开窍,这是完全不对的,因为第二次开窍是有规律的,它最可能发生在孩子的青春期。

第二次开窍是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而什么时候明白学习的意义呢?最有可能发生的时间就是青春期,因为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他们不再把自己当作孩子看,而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成年人。那刚刚进入成年人社会,他们就需要定位自己,定位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成年人。这个地位就会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就会往这个方向努力。

简单地说,青春期的孩子会有强烈的动力寻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想要计划自己将来干什么,而如果他们的目标需要通过学习来实现,那他们当然就会努力学习了,于是这时候孩子就好像开窍了一样,自己开始积极主动的学习。比如当他们想考上清华北大时,那他们自然就会特别努力学习了。

第二次虽然有先天的原因,是自身规律发展的表现,但是外部因素也很重要,通过适当的操作,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地定位自己。而可惜的是很多父母不懂这规律,也不懂方法,反而耽误了孩子的第二次开窍,使得孩子始终活得浑浑噩噩的。而本专栏就是重点讨论第二次开窍,教父母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第二次开窍。

我一直以为孩子在学习中只有2次开窍,其实我错了,还有第三次开窍

第三次开窍

之前我以为孩子就两次开窍,但经过最近的思考研究,我发现孩子还存在一种可能的开窍,这种开窍的跟第一次开窍表面看着有些类似,也因此之前被我忽略了。

那孩子的第三次开窍是什么样的呢?就是有的孩子在一些科目上,原来学习糊里糊涂的,不能说完全不懂,但至少学得比较吃力。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好像就在这科目上开窍了,掌握了这科的精髓,学起来变得特别轻松。

从这里看,这样的开窍好像跟第一次有些类似,都是在学习上好像突然掌握了窍门,变得特别轻松了,但事实上它跟第一次开窍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开窍的时间有明显不同

第一次开窍往往就发生在小学,而这第三次开窍,更多是发生在初中或者高中。

其次,开窍的本质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开窍是大脑发育的结果,大脑的思维加工能力上来了,所以他能处理更多的信息了,因此孩子表现得好像开窍。

而这第三次开窍是知识经验积累的结果,当孩子经过不断地学习,最终把握了这一门科目的逻辑,掌握了这门科目的思维方法,在处理问题时就感觉游刃有余了。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就是“庖丁解牛”。

对于那些新手屠夫来说,他们没有掌握牛的构造,因此屠宰起牛来费时费力,骨头跟肉也不能很好的分离。但是当他们成为了老屠夫之后,他们再屠宰牛就感觉特别省事了,做的是又快又干净。

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也一样,当孩子经过不断地学习训练,掌握到了一门学科的规律之后,他们解题就显得轻松在在。因为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达到了质变的程度,孩子看起来就好像突然开窍了一样,学习开始突飞猛进。

下一章预告

要达到第三次开窍,不断的训练是必有的条件,但并不是说只能埋头苦干,其实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缩短这个过程,帮助孩子在各科上尽快实现开窍的。

那具体如何帮助孩子在各科上尽快地开窍呢?下一章,我将给父母分享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