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

学习天雅的文章《孩子发脾气时,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一位网友评论,说两岁的孩子一发脾气,爸爸马上怒气冲冲。妈妈说你一个四十几岁的成年人都无法控制情绪,却要求一个两岁的小孩子不要乱发脾气,这很不可笑吗?

我记得“渡过”家长学堂老师讲课时说,一位家长边打孩子,边骂:“让你别乱发脾气、别乱发脾气,你就是不听。”

那么,为什么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很难做到情绪不受干扰?

第一、家长害怕失控。

去试想一下家长面对情绪失控孩子的感受:

1.感到愤怒,因为孩子对你有攻击。

2.感到自责,觉得自己不是好家长。

3.感到无力,不如如何是好?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你或许也陷入了失控,陷入了秩序的崩塌,意味着我们原来的经验模式不再起作用了。

这时,紧张、焦虑、恐惧、无力等情绪也会接踵而来,令人深感痛苦与不安。

我们害怕失控带来的各种负性体验,也因此,我们无法容忍孩子的情绪失控。

而当你透过心理学的视角去看,就会减少一些对失控的恐惧。

孩子情绪失控,多半是因为他积压了太多黑色能量,已经招架不住了。

所以,情绪失控的孩子并不是在故意制造混乱,他其实是在向家长求助。认知改变的家长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充满恶意的“小魔王”,而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可怜孩子。

第二、我们自己也不曾被“涵容”过。

很多家长,自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缺乏包容的环境里,内在情绪、情感从来不曾被接住。

因此,我们没有机会去学习如何涵容、转化孩子的负面情绪、情感。

所以,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自我觉知与成长 。

可以通过冥想、观呼吸、内观、写日记等方式 ,在一个平静的状态下与自己联结。去觉察真实的内心,去释放未表达的情绪。去拥抱曾经那个充满恐惧、无助的内在小孩,让自己内在的情绪慢慢被接住,实现自我赋能。

以一个成人的姿态陪伴着内在小孩慢慢长大,是每一位父母的功课。

你成长了,孩子会跟着成长;你成熟了,孩子也会跟着成熟。

人和人联结的意义,往往在于:让彼此的欲求在关系中流动,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白色能量,照亮彼此的生命。

那么,当家长暂时做不到的时候,该怎么办?

诚实反馈就好。

你可以说“你的愤怒攻击到了我,我能力有限,承受不了你的攻击。”

理智区分对方投射过来的黑色能量,不被它吞噬,也不与它对抗。诚实反馈这份黑色能量给你的感受,不过度夸大,也不强行压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修复和治愈。

看到这些文字,我想到了我的童年。

母亲至今还津津乐道、语带自豪地说,她养育孩子的时候,最厌烦孩子的哭声,她从不过问对错,谁哭得最大声,就揍谁。

当我的女儿哭泣的时候,女儿爸爸扬起巴掌威胁,说再哭,就打你。你反正都爱哭,我就让你哭个够。

我会语气不耐烦地推开女儿,让她换个地方哭,因为哭得让我好心烦。

当女儿说阴沉的天气,让她心情不好的时候。说同学关系不好,让她难过时。我会简单粗暴地训斥她太脆弱矫情,让她坚强些,专心学习。

有时女儿找我诉说烦心事的时候,马上就激发了我更多的负面情绪,我会不耐烦地说自己也很烦,不要增加我的思想负担。让她自己管好自己的事。

成为单亲妈妈后,有一次我甚至要求十岁的女儿应该比同龄孩子更加懂事,希望她能更快地长大。

“渡过”家长学堂的老师说过,当你看了很多心灵成长、人格健全的书后,你会发现,翻来覆去都是那些理论。

我在这篇文章中,看到:

一、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二、爱孩子,先爱自己,爱满自溢。

当家长要求孩子成长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的时候,其实应该先改变自己、成长自己。

我见到很多一家人都简单粗暴,也见到很多一家人都性情温和。

更可怕的是,智慧不能自动延伸到情感的领域。

有的人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但遇事一生气,思维模式、情感反馈模式秒回旧我模式,和没受过教育的父辈一模一样。

怎么办?

唯有坚持学习成长改变,保持觉察,有意识地摆脱旧我理念的桎梏,勇敢地丢弃代际传递情绪模式的影响,在自己这一代丢掉传家宝,重塑大脑,构造崭新的、智慧的、觉知的人生自动导航系统。

人生即选择,选择即命运。

人类拥有的终极自由,就是无论身处任何困境,都拥有做出更好选择的自由。

当我们对自己都习惯苛责的时候,就很难对别人宽容。当我们自己都习惯忽略、压抑自己感受的时候,我们也会同样如此对待别人。

所以,给孩子最好的爱,一定是家长好好爱自己、照顾好自己、活好自己。一个没有能力爱自己的人,也不可能有能力给予孩子真正的爱、无条件的爱。

任何人都无法拿出自己匮乏的东西来。

爱满才能自溢。

否则,自溢的一定是对生活的绝望、满满的焦虑、压力、恐惧,那被焦虑恐惧层层包裹的爱,还能是爱吗?是毒药。让孩子看不到人生的美好、希望,无法心生力量,那些与生俱来、满格的生命能量、内驱力、好奇心、探索心,就这样一天天被消耗、吞噬,那原本熊熊燃烧的小火苗,慢慢地,风雨飘摇,几近熄灭。

解铃还需系铃人,爱才能唤醒爱,生命才能引领生命。

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