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果他单独和女生吃晚饭我不该生气,那夜宵我能生气吗?”

策划 / Crystal

撰文 / Crystal、蔻蔻、Ivan

编辑 / KY主创们

最近,有个小姐妹在群里求助:

“如果他单独和女生吃晚饭我不该生气,那夜宵我能生气吗?”

她听完大家的观点,思考了一会,说:

“如果他单独和女生吃晚饭我不该生气,那夜宵我能生气吗?”

心理学家指出,如果一段爱情要产生幸福,归属感(a sense of belonging)是必不可少的(Baumeister & Leary, 1995)。只是,当这种“属于对方”的感情成了过度的占有欲,就会毁掉一段感情。

所以,关系中什么程度的占有欲是美好的?为什么我们会对伴侣产生过度的占有欲?又该怎样控制这种占有欲呢? 来看今天的文章。

“如果他单独和女生吃晚饭我不该生气,那夜宵我能生气吗?”

“美好的占有欲”,

是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的

首先,关系中“美好的占有欲”,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保护性关注(protective attention)。这种关注意味着对伴侣的保护感和归属感,但同时,它是把伴侣的幸福放在第一位、以对伴侣的尊重和信任为前提的(Apriliani & Noviana, 2021)。

美好的占有欲,具体可以表现为:

1.允许伴侣有自己的社交圈和娱乐、爱好——虽然两个人的小世界很甜蜜,但我们的世界不是只有彼此;

2.面对伴侣的异性交友,如果感到不适,会向对方表达感受、提出建议,而不是命令对方(“我不许你和ta玩”)、隔绝对方的朋友圈;

3.需要做选择的时候,两个人共同商议,可以给出建议,但要尊重对方的决定;

4.对彼此的感情有信心,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不轻易怀疑对方对关系的忠诚度;

5.所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个人不是无谓地花大量时间待在一起,而是,彼此之间每个待在一起的时刻,都是有意义的 (Ben-Zeév, 2014);

……

这种适度的占有欲,不仅让我们感到被对方深爱着,也让我们有独立的空间、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生活的意义。

但是,当这种原本健康的“占有欲”开始无限扩张,它就会演变成一种会毁掉关系的、过度的占有欲。

这种占有欲是一种“对方为我所有”的感觉,这让我们觉得自己有权利去管辖对方的一切。而这,恰恰与一段好的、健康的关系背道而驰。

首先,一段健康的关系中,伴侣双方是彼此信任的。相反,过度的占有欲却意味着我们不信任对方,不能坦荡地接受ta有自己的空间、ta一个是自由独立的个体(Hosier, 2013)。

同样,健康的关系是重视对方需求的,并且以双方需求得到满足为目标。而占有欲本质上是自私的,占有者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导向的。

一段充斥着占有欲的不健康关系,不仅会导致对关系的不满(Barelds & Barelds-Dijkstra, 2007),更容易让伴侣产生压抑、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

“如果他单独和女生吃晚饭我不该生气,那夜宵我能生气吗?”

为什么有的人会对伴侣产生

很强的占有欲?

那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很难把控自己对伴侣的关注度,不知不觉中,就对对方产生了过度的占有欲呢?

总的来说,这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对方。

一方面,或许我们内心深处并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而这种低自尊和不安全感,很多时候受到过去经历的影响。

如果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态度是冷漠和排斥的,我们就容易把这些负面信息“内化”——我们消极地认为:我是不可爱的、是“坏的”。这种绝望而深刻的信念催生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我们惴惴不安,担心当伴侣意识到我们是一个多么差劲、毫无价值的人以后,一定会离开我们。

在这种“自我预期”中,我们相信,所爱之人的离开将再一次“证实”我们的不可爱、一无是处,并重新唤起童年那些糟糕的感觉(Hosier, 2013)。因此,为了不让这种“未来”发生,我们觉得必须主动做些什么,比如了解对方的行踪、把我和ta紧紧捆绑在一起,来防止对方的离开。

另一方面,过度的占有欲可能来自于我们早年的自我防御机制(Firestone, 2017)。对于焦虑依恋类型的人来说,孩提时代对于和父母分开的焦虑、被父母抛弃的恐惧……使我们觉得自己必须紧紧抓住父母,让他们在意、关心我们——这本质上是一种生存需求。

长大以后,我们就可能把这些感觉投射到伴侣身上——正如当年那样,我们害怕被所爱之人拒绝或抛弃,所以,我们企图通过努力掌控住伴侣,获得满足、感到安全。

另外,过度占有欲也可能和过去一系列失败的亲密关系有关。比如,对方频繁出轨,或者是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暧昧对象……之前关系中的患得患失,屡次被背叛和伤害的痛苦记忆,都让我们在之后的感情中没有安全感,我们不想再重蹈覆辙,所以要把现在的爱人牢牢抓紧在自己手中(Apriliani & Noviana, 2021)。

“如果他单独和女生吃晚饭我不该生气,那夜宵我能生气吗?”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占有欲过度?

如果你有以下这些想法或者行为,那么注意,你很可能对伴侣占有欲过度了:

“对方是世界上唯一能让我快乐的人。”

除了和ta待在一起,没有其他爱好,好像什么都没意思、干什么都觉得自己没用,笃定世界上只有对方能理解自己、让自己快乐。

发现自己很难停止去想一切关于对方的事,甚至到茶饭不思、影响睡眠和工作效率的程度(Hoiser, 2013)。

“我们的世界只能有彼此!”

觉得两个人应该时时刻刻待在一起,ta要每时每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当对方试图做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事(例如,见自己的朋友)时,会很生气,并试图阻止对方与其他人保持正常的联系。“

Ta的一切我都必须了如指掌。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抉择,ta的事情你都觉得应该由自己经手,至少应该让自己完全知道;

花很多时间关心对方在哪里、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等等,可能包括查对方的手机,对方消失几个小时就开始短信电话“轰炸”,甚至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监视”对方,时刻想要确认ta有没有对自己撒谎。

“如果他单独和女生吃晚饭我不该生气,那夜宵我能生气吗?”

如何控制自己的占有欲?

读到这里,你意识到,糟了,我好像确实是对伴侣占有欲过度……怎么办?

别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1)接受过去经历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可以试着深呼吸,或是借助正念的方法,减少大脑中的那些令人焦虑的“噪音”;我们冷静下来,在脑海中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进行连贯的叙述。

这样我们就更容易发现,是过去的哪些经历触发了当下的不安和占有欲,因此,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且意识到:过去已经过去,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2)增强自我意识, 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我们需要尝试克服内心的“自我批评家”,去爱自己,去提升甚至重建自尊——我们要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首先,我们可以拿出纸笔,列出自己的优点、好的品格和擅长的技能……这有利于我们建立自信,也会帮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能在关系中提供给对方什么。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试着把注意力从伴侣身上转移开,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活上。

问问自己:“我喜欢做什么?”“干什么能让我快乐?”

去培养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或者每周多花点时间和朋友在一起……这都有利于增强我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我意识,也是提升自尊的有效方法。

最后,我们要想到,即使我们最担心的事情成真——伴侣确实拒绝或背叛了我们,那也不意味着天塌了,不代表我们一无是处、不值得被爱。我们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某个人的肯定,或者某段关系的成功与否。一段真正好的关系,其价值在于丰富(enrich)我们的人生,而不是为了使我们完整(complete)。

“如果他单独和女生吃晚饭我不该生气,那夜宵我能生气吗?”

3)相信对方,和嫉妒、控制的行为 say no

虽然开始的时候,改变以往的想法会很难,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克制对伴侣施加权力的冲动(Firestone, 2017)。

我们可以试着和自己对话,告诉自己和伴侣彼此相爱、我们需要相信对方。

Ta是爱人不是敌人,我们不需要时时刻刻掌握ta的行踪;ta更不是我们的仆人,所以不能要求对方时时刻刻、言行举止都按照我们的想法来。

同时,我们也可以试着去了解对方的朋友圈。

当你了解到ta没在你身边时,是和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其实你的占有欲是没有必要的。当然,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ta;还可以一起和彼此的朋友出去玩……然后你会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猜忌和不安完全是子虚乌有。

4)与伴侣坦诚沟通

如果你觉得自己单方面的努力好像效果欠佳,不要害怕,试着告诉对方你的焦虑和不安。

自我坦白没有你想得那么难以启齿,这是你把“肚皮”展示给对方的机会,一个真正爱你的人,能感受到你的脆弱和挣扎,也因此会更理解你。

在此基础上,你们可以共同协商,制定一套可行的、双方都认同的方案去应对这种焦虑。比如,什么程度的异性交往需要报备,最长多久需要联系对方一次……

在一段真正好的爱里,“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美好的占有欲是想要保护对方,让彼此之间存在一种独特的归属感,会让我们感觉到被爱和关系中的自我价值;可是如果爱被占有欲所统治,那便埋下了伤害的隐患,往往也会是分开的序曲。

一段美好的关系中,我们不需要通过掌控对方来获得满足、来让自己“完整”;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完整、独立的个体,爱是“锦上添花”,是让两个积极、自由、独立的精神世界更充盈和丰沛。

今日互动:你有过对伴侣占有欲过度的行为吗?来评论区聊聊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