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书(对译本)》新书分享会举行 作者讲述背诵经典的生命体验

4月23日傍晚,由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巴蜀书社承办的《四书(对译本)》新书分享活动在成都举行。

该书白话译文的四位作者也都出席了活动,他们围绕“回归经典,阅读经典,传承经典;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一主题,深入分享了各自对这一传统经典的研读感受,以及当下应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经典的想法。

《四书(对译本)》新书分享会举行 作者讲述背诵经典的生命体验

《四书(对译本)》四位作者在分享会现场

大体而言,汉唐时期尊崇“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宋元以后尊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故历史上以“四书五经”概括儒家经典。

对于初学者而言,“五经”的文字整体较为古奥,其中的儒家思想也不甚明白易解,而“四书”文字则相对通俗,道理明白。一般而言,通过对“四书”的学习,对儒家的道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后,再去读其它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巴蜀书社新推出的这一《四书(对译本)》,以清嘉庆年间吴志忠校刻《四书章句集注》为底本,参校“四书”历代版本、各家注释本和出土文献,择善而从。为了避免繁琐,校改之处均不出校勘记。其疑难字词,采用小字夹注的方式随文注出,力求做到严谨准确、言简意赅。其白话译文以“准确、简洁、流畅、优美”为宗旨,以利于诵读和传播为目标。版式上采用文白对照、左右双栏的设计,再配以道光六年吴门赐砚堂顾氏刻本《圣迹图》《孟子圣迹图》中的插画,整体设计典雅简约,内敛大气。

《四书(对译本)》的四位白话译文作者,分别是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王启涛、四川大学古籍所研究员杨世文、四川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温浚源和西南财经大学讲师张卉。在昨晚的分享会现场,他们不仅从经学史的角度介绍了“四书”文本的发展历程,讲解了该书的特色、特点以及如何阅读,还分别为现场读者们朗读并阐释了他们自选的一段书中文字。

《四书(对译本)》新书分享会举行 作者讲述背诵经典的生命体验

《四书(对译本)》装帧精美

其中尤为令人感动的是温浚源的分享。他告诉大家,自己从小就熟读《四书》,大多数都能背诵。几年前,他不幸得了一场重病,“差点就命不保矣”。在痛苦的治疗过程中,躺在病床上的他无法读书,就在心中默诵《四书》中的篇章,从中实实在在得到了许多精神信念的力量。“我想说我们自己(对于经典)如果能多熟读,读久了以后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些收获。”四位译文作者的真诚分享,赢得了现场读者们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据了解,四川省按照把握导向、立足学术、着眼传承的思路,坚持体系化传承、项目化推进、时代化呈现,深入实施23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工程,围绕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华经典诵读等,组织省内外文化学者、作家、记者等编撰推出一系列《四川历史名人读本》《四川历史名人研究丛书》《四川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天回医简书迹留真》普及读物和《巴蜀全书》文献丛书等,即将推出以整理解读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的《天回医简》和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系列丛书。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段雪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