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探秘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 看看这些遗存下来的文物

1

1

1

探秘

老君山

探秘老君山文物

1

何为“文物”?文物是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老君山现存的各种古代文物中其质地有金、银、铜、铁、木、石等,具有很高的科研与艺术观赏价值,接下往下阅读吧!

由于自然灾害、人为事故或烽火硝烟,老君山原有古建筑已荡然无存,唯存的有大量的铁铸文物、碑碣及木、纸、铜残片依然检阅沧桑。老君山遗存文物主要有铁铸造像、放光金殿、大铁钟、铁瓦、碑刻等。我们从这些只砖片瓦中,从文字的记载里一起了解一下吧。

【探秘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 看看这些遗存下来的文物

1

1

1

铁铸造像

【探秘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 看看这些遗存下来的文物

在现存的14尊铁铸造像中,其中12尊整体形态、高低近似,为铁制文物“六丁六甲”铁铸护法像,分别对应人的12生肖相。

他们内穿铠甲、外着便袍、低胸打结,平均厚度约1厘米,属盒箱式铸造工艺,为典型的武将造型。遗憾的是,各种因素造成这12尊铁像头部、肩部、膀背、基足残缺不全,但能集中保存至今,在河南省也是仅有的,在全省的铁器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

2006年省文物局拨付专项修复经费20万元对六丁六甲神将铁造像进行修复,2006年10月30日,修复工作通过洛阳市文物局验收。下图为修复后的 “六丁六甲”的铁铸造像。

【探秘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 看看这些遗存下来的文物

1

1

铁铸 “放光金殿”小庙

【探秘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 看看这些遗存下来的文物

清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在亮宝台上铸造铁质“放光金殿”小庙1座,修复后现存放老君庙。

该铁庙分底座架、走廊围墙、铁庙墙壁、铁庙屋顶4部分组成。通高1.55米,边宽0.65米正方,铁庙为歇山式屋顶,其上吻兽已损。四周铁墙壁均铸有铭文,但已残破。走廊围墙已残缺不全,底座架亦残。底座架为四条腿直立,每条腿的肩部铸有狮子头像,足为狮子足状。铁庙的左右及后面墙外均铸有铭文,内容为捐资人名,一面铭文为:“大清国河南直隶陕州卢氏县,二百余里栾川镇。老君山铸造放光殿一座永垂后世万古不朽矣。文林郎知卢氏县正堂李珩、卢氏县朱阳 、栾川司鲍助银二两。主持道人王成印、徒董必壬。清乾隆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吉造。”铁庙的正面有门窗,门额铸有 “放光金殿” 4个字,门两边铸有楹联2副,已残缺。

1

1

铁瓦

【探秘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 看看这些遗存下来的文物

老君山现存的各类铁瓦 (包括残损的)约有400多件。从瓦当和滴水上面的图案看,均为花卉图案,系明清时期特征。其中4个筒瓦和2个板瓦上有铭文 (残缺不全)。筒瓦铭文: “司礼监学印总督兼掌内官监印礼统提督南海子太监张诚”,“……官掌……尚膳监掌库印太监张正明”,“佑圣夫人徐银女”。两个板瓦 铭文均为 “咸丰七年秋月造,金火匠张文有”。

此外,这部分铁瓦规格、形状极不统一,可能是铸造年代和用途不同的缘故。综合 上述三点可以推知,这部分铁瓦产于明清两朝,分不同时期多次铸造。

老君山发现的有价值的文物多为铁质文物,例如铁瓦、铁像以及铁庙等。由于老君山顶海拔在2000米以上,且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每到冬季,山高气寒,温度极低。一些泥塑像、琉璃瓦等在极低的温度下,会发生开裂,不便于使用,更难以保存。所以就用更耐冻的铁为原料,制作物品放在山上,以防止冻裂。

1

1

明大铁钟

大铁钟位于钟楼内,是老君山现存唯一的一口大铸铁钟,基本完整,该钟铸造已400多年,在老君庙道院露天展放,但未发现铁锈现象。

明万历十九年 (1591)铸造,钟高1.3米,口径1.05米,平均厚约3厘米,重500余公斤。钟甬 (钟柄)为二龙纹饰,肩部四周有4个圆孔,孔径约8厘米。腰间有两道突出的棱,钟口部缺一耳,腹部有裂纹。钟围纹饰精美,字迹清晰可辨,其腰部周围铸有铭文,上铸一圈正楷字“皇帝万岁,太子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16个大字,苍劲有力。铸造年代见铭文 “大明万历十九年三月吉日造”。

钟上小楷字为各地信士捐资名录,因年代较远,被风雨剥蚀,难以辨认。

【探秘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 看看这些遗存下来的文物
【探秘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 看看这些遗存下来的文物

1

1

谕旨碑

老君山现存明万历三十一年 (1603)皇帝颁经谕旨碑一通。明万历二十三年 (1595)朝廷遣中使,发帑金在老君山敕建 “金顶太清观”,铁椽铁瓦。万历三十一 年 (1603)皇帝颁赐道经藏贮于道德府。

此碑高1.1米,宽0.51米,呈长方形,碑上端原有碑额,下接碑座。石质粗糙,碑文楷书,字迹已模糊难辨,碑两端略残。碑文如下:

谕老君山太清观住持及道众人等:

朕发诚心印造 《道大藏经》,颁赐在京及天下名山供奉。经道护敕召谕其由,尔住持及道众人等虔诰供安,朝夕礼颂,保安朕体康泰,宫台睿承千秋,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四方同归清净善教。朕成恭己,无为之善道。道经厥侍香惜薪司左司副晷颁发,斋戒前去供安,各宜仰体知悉。钦哉! 故谕。

大明万历三十一年四月初八日

老君山发现万历皇帝颁经诏谕碑文,表明明神宗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建设老君山。足以证明老君山非常重要。该碑刻确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探秘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 看看这些遗存下来的文物

1

1

老子养生丹决碑

【探秘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 看看这些遗存下来的文物

该碑现存祖师庙,碑文落款日期为 “大唐贞观陆贰柒年孟月初八日”。为民国期间复制。碑文原文用字奇特,难以释读,有秘文之称。

碑文内容译文如下:

玉炉烧炼延年药,真道行修益寿丹。

呼去吸来息由吾,性空心灭本无着。

寂照本欢忘幻我,为见生前体自然。

铅汞交接神丹就,乾坤明原系群仙。

【探秘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 看看这些遗存下来的文物

(左原文 右译文)

1

嘉靖十八年的铁铸造像,清乾隆十二年 (1747)三月铸造的铁质 “放光金殿”小庙,明万历十九年 (1591) 的大铁钟,明万历皇帝的颁经谕旨碑,从依稀可辨的字迹中,老君山穿越历史长河见证了它们,它们也在时间长河里修修补补、历尽沧桑。我们无从得知,在当时条件下,人们是如何运送物资爬上2200多米的山顶的,也不知道,那一砖一瓦的劳作是怎样的艰辛。老君山经历了岁月洗礼把美景展现于世人面前,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追溯历史、回望过去,更应该懂得珍惜当下,不是吗!

编辑:韩子清

校对:璩 维

审发:吴 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