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谁能想到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竟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谁能想到时至今日“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在当下竟然也成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甚至为此还不得不出台各种相关的政策以进行要求。

谁能想到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竟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这个一直以来被很多人认定本就是孩子或者是孩子老师的事情,放在今天却成为了很多矛盾引发的导火索。

真有那么多反对的吗?

有没有人觉得网络上“反对”的声音特别多?

不知道各位是怎么看的,在我看来其中绝大多数人所谓的“反对”声音,其实都是有目的性的。

——大都是为了“流量”。

我们其实都知道关于教育问题有哪些话题用什么方式去表达会很容易解开“流量密码”。

谁能想到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竟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个人、媒体包括一些平台都深谙此道,而这一切也使得我们很多人失去了对问题深层的思考,而只是陷入了对表面问题的撕扯。

然后就会得出一系列各种各样的“答案”,例如把孩子的各种不足表现全部归结为是学校教育的错,而且越说越觉得对……

而这些东西,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这类问题的评论区里看得到。

问题是我们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吗?

谁能想到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竟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肯定不是这样的。

现实中其实更多家长是非常清楚给孩子检查作业的好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家都很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但生活不就是如此吗,明明有很多事情本不是我们喜欢去做的,但只因为这些事情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做父母即便不情不愿也会坚持去做的。

检查的不只是作业

说一句学习是痛苦的可能不一定所有人都认同,但说一句绝大多数孩子在有得选的情况下,学习肯定不是首选应该没人会有异议。

尤其是当这个学习还会掺杂很多的考核、比较,并且它还贯穿在很多事情上的时候,太多的学生在学习上是做不到“主动”二字的。

谁能想到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竟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很强的学习动力,有非常系统全面的学习习惯等等,但遗憾的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基本处于一种“推着走”的状态。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关注、要求多一点,孩子就会多学点,反之很多孩子则一定是能少学点就少学点——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好或者不够好的学生,他们大都存在这种情况。

在学习上无论是态度、目标、动机又或者是习惯等,都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同样的,那些各种学习上糟糕问题也同样不是一天就养成的。

谁能想到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竟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孩子在学校有老师看着,但不得不说的是一个老师面对几十号学生做不到时时关注或者说有孩子频繁走神或者“假学习”有很多时候是难以发现的。

放学回家之后,对大多数在学习上不够自觉的孩子来说,能够约束、管理以及帮助他们的只能是他们父母了。

比起一遍遍要求、提醒以及讲各种道理,“检查作业”具体的行为更能让孩子感觉到一种紧迫感。

谁能想到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竟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培养他们各种好习惯的黄金期——一方面是各种坏习惯本身也没养成,另一方面则是孩子在这个阶段还算“听话”。

例如这个时期的孩子当他们在“学”和“玩”之间来回摇摆或者是已经开始尝试着去“偷懒”了的时候,父母能够给孩子一定的提醒、约束,是很容易能够让孩子做出再坚持一下的选择。

而一旦父母“缺岗”,孩子又在屡次试探后发现不学也没啥或者是发现自己能够承受不学的后果,那么他们就会开始变着法想着如何不学。

谁能想到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竟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这其实只是“检查作业”的一个小小的作用而已。

如果家长能够在这件事情上多费费心,多从积极的角度以及孩子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纠结自己该不该管孩子的作业上,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围绕着“检查作业”我们可以做太多的事情了。

例如从计划的安排、时间的管理、学习内容设定、各种习惯、方法、认知、自主思考等等能力的提升其实都贯穿其中。

我们承认会有一些孩子父母即便是“不管”也能够学得很好。

谁能想到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竟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但我们更要承认的是,有很多自己可能确实学不好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下也学得很好,而后者其实才是更多人需要看到的,因为大多数孩子不是轻易就能自学成才的。

所以严格来说所谓的家长检查作业不过是一种“方式”,我们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发现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及时培养好孩子的各种习惯和能力,而最最重要的则是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参与孩子学习才是核心

尤其是对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家长的参与度、关注度对学习影响还是很大的。

严格来说检查作业不等于参与孩子的学习,不检查作业也并不等同于不参与孩子的学习。

谁能想到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竟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但客观讲家长“检查”的行为本身就是“参与”,我们能想象出来那些关注、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会对孩子的作业熟视无睹吗?

如果真的没有,那只能说明这些事情在之前就已经做过了,而且做的效果非常好,孩子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更多的不是父母开始“躺平”,更多的则是这些父母们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校外学习”。

作为家长确实可以不用检查、批改孩子的作业,但应该尽量多参与孩子的学习。

谁能想到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竟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家长也可以认为“作业是孩子的”,但不能认为“孩子的学习”也只是孩子的或者只是孩子和孩子的老师们的。

不要总是说“过去”如何如何。

同样都是学习,现在的孩子面对的竞争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些年代的纯粹的学生之间的竞争,看看身边的一个个各个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吧,他们真的是一个人在战斗吗?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他们不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愿意去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去提高。

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到孩子。

我们在嘲讽很多家长被各种讲座、培训“割韭菜”的同时,有没有人意识到这背后更深层原因其实是更多家长想把自己的家庭教育做得更好,想给孩子更科学、更系统的支持和帮助。

我倒不是说检查作业就算是参与学习,不检查作业就一定是不参与孩子的学习,但概率呢?

谁能想到家长应不应该给孩子检查作业竟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我们说“检查”只不过是一种方式、手段,而检查作业也只不过是诸多参与孩子学习事项的其中很小但确实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属于比较重要的事情,而除了检查作业之外,检查态度、检查习惯、检查时间管理、检查统筹、检查思维习惯等等,其实也都是需要家长关注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检查”。

确实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习,也确实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学得很好。

但谁又敢说这个问题跟父母参与的多少没关系呢?

所以,除非家长确实不具备检查的条件,否则这件事情一定要去做,且跟孩子老师有没有这个要求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们只需要以孩子是否有这个需要、这样做会不会更好地帮助到孩子为判定依据即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