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隔离日记(九)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

隔离日记(九)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

隔离日记九

4月20日 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

昨天晚上,马路上很热闹,前所未有的热闹。听着窗外的车辆呼啸而过,抖音里“加油”的音乐又响了起来,有人说“这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也有人说昨天半夜商店里的水果蔬菜被抢光了。”

今天是转入居家隔离的第二天,只需要测体温,没有做核酸。早饭馒头、凉拌胡萝卜、鸡蛋八宝粥,太想我大保定的驴火了。鸡蛋给孩子吧,最近学习挺累的。

上午官方消息来了,这里出现了一例阳性患者,全区封控,解封不知道什么时候。期待控制得好一般一周左右能过去吧。

隔离日记(九)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

对面的幼儿园,昨天还能看到孩子们开心玩耍的身影,今天大门紧闭,几辆车堵住了大门口。窗外的树已经愈发浓郁了,树叶儿绿的耀眼,喜鹊在枝头跳来跳去。这画面真好,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家里的朋友们今天陆续微信或者电话开始询问这边的情况。一一做了回复,表达谢意。其实,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出门在外能解决温饱和住宿真的就已经很好了。

孩子今天有点儿焦虑不安,各种担心。尝试着讲讲道理,发现无用。于是和她并排坐在桌子旁边,她玩儿手机我看书,谁也不说话。每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有特定的条件,所以不能强行让人把情绪消化或者卸掉。给她一点儿时间,让她自己适应,然后慢慢的走出来吧。大道理说多了反而更让人反感。

今天把《蒋勋说唐诗》读完了。读到白居易的时候,对同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同情的认识是在我们的位置上去施舍别人,有时候还带着高高在上的说教。而真正的同情应该是去站在别人的位置去考虑他的感受,体察并接受他的无奈和做出的行为。因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也会那么想,那么做,甚至不见得有人家做得好。所以,今天我没有过多的跟孩子再去交流什么道理,就陪她坐在桌子旁。

隔离日记(九)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

大街上空荡荡的,救护车和警车跑了一天了,有时候还能看到车里坐着的大白。偶尔有警车喊话路边的人,负压车来了又走。小区都封了,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所有的商店都停业了,很多酒店都变成了隔离点,周边县市区来了很多支援的医务人员。我们下午又做了一次核酸抗原检测。抖音同城里有个人说,“这一次终于轮到给自己喊声加油了。”

非典我在一线,很幸运没有遇到疫情。2020年,我在一线,很幸运没有遇到疫情。2022年,我有事请假外出,很幸运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忽然想起了加缪的小说《鼠疫》,人类的历史经历过数年之后,往往惊人的相似,而我们也出奇的相同。致敬这些不惧生死与病毒抗争的逆行者们,他们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里厄医生!当我们无法用常理来对抗这个世界的无常之事时,《鼠疫》提供了一种参考答案,那就是:坚定地与之对抗,不问输赢!

今天有个隔离到期的人,因为包联人员来不了没有办法出去。孩子一直在问我们怎么办。我说“会有办法的。”昨天还在很肆意的使用自备物品的孩子,今天对我说,“妈妈,我们要计划着用自己的东西了。据说昨天晚上商店抢购一空,万一出去了没得用没得吃怎么办?”听完此话我一边安慰她,一边笑了。孩子到底是又长大了一些。

26号晚上的酒店我已经定好了,万一没人接收,我们俩就计划在车里过夜。我觉得体验一下露宿街头,躺在车里看星星的感觉一定也很有趣。只是,我的这种乐观是有些人不喜欢的。可是,生活总会出其不意地给我们来点儿意外,我们权且把这意外当做一种馈赠去体验吧。内心的成长不就是一次次的被生活磨炼吗?

现在是下午六点二十分,走廊里工作人员很热闹,好像又来了新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