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6岁,仍然把“粑粑”拉在裤子里,妈妈的崩溃只换来情况恶化

【国学爱好者第一订阅号】

育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可即使我们清楚地知道,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正面引导,也会有失控、崩溃的时候。

尤其是对于那些孩子"屡教不改"的行为,着实有些抓狂!

已经6岁的孩子,仍然把“粑粑”拉在裤子里

这是网上一位宝妈的亲身经历,为此她困扰了好几年,尽管有些特殊但我觉得对大家而言还是很有启发的。

她家大儿子牛牛(化名),原本2岁半的时候就断了尿不湿,大小便也会主动提前告诉家人,可4岁开始突然拒绝上马桶,大便直接拉到裤子里!

更夸张的是,孩子还会把大便藏到家里的不同角落,沙发下、书架旁......

孩子6岁,仍然把“粑粑”拉在裤子里,妈妈的崩溃只换来情况恶化

这还不算,到了6岁,眼看就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的年纪,仍然把“粑粑”拉在裤子里,给孩子洗澡、洗裤子的辛苦倒是其次,她就害怕是否孩子有什么身体问题。

妈妈的崩溃,只换来情况的恶化

秉持“科学育儿”的原则,最初她不仅耐心地正面引导孩子,还会主动找造成孩子上厕所退步的原因。

她认为孩子的天性是玩,儿子一定是因为在马桶上大便的时间太无聊了才会一再拒绝,所以她就借助游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儿子蹲坑,她在旁边绘声绘色地读绘本,还会亲自扮演一坨大便,但最终换回来的只是一句:妈妈,我拉不出来!

孩子6岁,仍然把“粑粑”拉在裤子里,妈妈的崩溃只换来情况恶化

思量再三,她又觉得儿子会不会是肛欲期,可百度发现儿子的年纪与肛欲期明显不符,后来她想到了可能与二胎的弟弟有关,想要借拉大便的行为博取家人的关注。

于是,她把更多的时间都倾注在大儿子的身上,可儿子没有丝毫的改变。

排除了所有能想到的各种原因,无奈之下,家里人一致决定带着牛牛去儿童医院做专科检查,但检查结果显示:没有任何问题!

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最终她的心态彻底崩溃了,有一次直接把大便蹭到了儿子脱得光溜溜的腿上。

孩子6岁,仍然把“粑粑”拉在裤子里,妈妈的崩溃只换来情况恶化

可妈妈的这一崩溃,只换来情况恶化。之后又过了数月,她决定放过自己、放过儿子,与“屎星人”和平共处,没想到没多久儿子竟然恢复正常了!

孩子的排泄发育规律

其实孩子大小便控制系统的发展是分阶段性的,我们想要给孩子正确地引导上厕所行为,就必须要理解他们的发育规律。

第一阶段: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大小便的控制系统还没有形成,所以排便行为是不受任何控制的,自然的,他们想什么时候拉就什么时候拉,父母尽管准备好纸尿裤就行了。

第二阶段: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宝宝的神经反射系统开始构建,大脑会接受到来自膀胱满了的紧张感,让你感受到你要去小便了。

并且,这个时期宝宝的语言发展和身体感觉相匹配,所以他们会告诉父母,自己想要大小便。

第三阶段:

主要考验宝宝的憋屎能力,他们想要知道自己的膀胱和直肠的最大容量值,孩子一定要憋到自己实在憋不住了、尿裤子了,才会明白当出现这种感觉的时候就是要尿裤子了,这是大小便的临界点,他们要记住这种感觉。

孩子6岁,仍然把“粑粑”拉在裤子里,妈妈的崩溃只换来情况恶化

第四阶段:

就是要找到崩盘前几分钟的感觉,因为有了这种感觉就需要找卫生间,而且还要脱裤子,然后才能大小便,所以孩子要找到这前几分钟的感觉并记住。

孩子掌握大小便的技能是需要时间的,不要发现孩子尿裤子、拉裤子了,就一味地责怪,打骂孩子,应该温柔处理。

孩子的大小便出问题,除了焦虑你更应该做这些

当然,每位父母的育儿观各不相同,也有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上厕所退步时首先考虑的是孩子的生理原因。他们会带孩子去看看医生,咨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排除疾病的因素后再想其他原因;

孩子6岁,仍然把“粑粑”拉在裤子里,妈妈的崩溃只换来情况恶化

其次,父母考虑的是孩子的如厕习惯是不是存在问题,有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如厕习惯,比如告诉他们尿尿、大便都要去卫生间、或者寻求父母的帮助,每隔一段时间要提醒孩子上厕所是不错的方式;

最后,父母要考虑孩子的心理原因,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小,经常性地打骂、指责,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温和地告诉他们:没事,大不了我们再换一条裤子。

孩子6岁,仍然把“粑粑”拉在裤子里,妈妈的崩溃只换来情况恶化

小孩子也会有自尊心!如果我们因为他们的年纪而忽略了他们的自尊心,往往更不利于解决孩子拉裤子的问题。

学无止境,育儿同样需要我们潜心研究,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在这漫漫求知的路上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方式。

同意的点个“在看”,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微信公号:国学漫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