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里“规则”越多,孩子将来越平庸!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两种相对极端的人群,一种人敢作敢为,另一种人畏手畏脚。

敢作敢为的人,从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活得相对舒畅,也似乎更具有魅力。另一种畏手畏脚的人,总是在乎别人的说法,好像活在一套规矩体系里,为了确保自己情景的安全,不太敢做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生活的家庭里,“规则”特别多!

有些父母实际上不会管孩子,他们通常会用规则来约束孩子,不许干这个,不许做那个,规则定得越多,孩子做事就越本分老实、束手束脚。

家里“规则”越多,孩子将来越平庸!

比如,为了让孩子洗手,有些父母会说“饭前必须要洗手”,而有些父母会说“饭前洗手是为了健康,不然容易吃进去病菌”。第一种就是规则,而第二种则是传递价值观,当孩子用价值观来做事的时候,他可能会做得更好。

有一个故事叫“大屠杀的救助者”,大概是这样的:

在德国人屠杀犹太人的时候,犹太人是有向普通德国人家庭求助的,有的德国人就帮助了他们,把他们藏到自己家的地窖里,让这些犹太人活了下来,但有些德国人就拒绝了他们的求助。

家里“规则”越多,孩子将来越平庸!

后来,心理学家对那些所有参与救助的德国人进行了一个调查,发现大量救助者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父母教育的时候,所说的都是父母传递给他们的价值观,父母认为帮助别人是对的,父母认为不能去轻易伤害一个人。

而那些拒绝参与救助的人,他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大部分都是“规则”,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讲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上海哮喘老人离世事件: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突发疾病,拨打120之后一直在家里等待,因疫情的原因120派车比较慢。期间,突然来了一辆救护车,但并不是接自己的,而是接另外一个邻居的。

家里“规则”越多,孩子将来越平庸!

和邻居沟通以后,发现对方病情不是特别着急,于是就想和对方更换救护车,因为接自己的救护车已经在路上,邻居表示同意。但是,救护车上的人员不同意,说是规则上是不允许的。

见商量不成,而且老人此时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他们想和救护人员借一下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这个是在关键时刻用来救命的。但是,救护人员依然不愿意外借,他们表示规则上是不允许的。

换车,不可以,借AED,不可以,因为规则是不允许的!

我觉得他们没有错,因为守规则的话,他们只需要承担舆论上的谴责,而如果破坏了规则,就需要承担丢工作的后果,站在人性的角度,这是可以被理解的。

但是,他们已经忘记了120的价值观是什么,那就是治病救人。他们把规则放在了前面,把治病救人放在了后面。虽然最终的处理结果是,把急救医生停职,但又有什么意义呢?

家里“规则”越多,孩子将来越平庸!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家里的“规则”特别多,你的孩子将来也会是这样!

有些父母就是这样,他们拥有一套严格的规则,并且仔细盯着你有没有达到规则,一旦没有达到就开始批评你、指责你、数落你。他们以为,一个人只要符合各种规则,就能确保将来的理想生活。

但是,这样的家庭最容易培养出“僵化”的人,长大后一身的禁忌,满脑子的束缚,还没等干什么事,就把自己给禁止了,整日充斥着各种这样可能不好,那样可能被人说之类的思想。

他们忘记了做人做事的价值观是什么,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就只能待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憋屈的活着。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定非常平庸,因为他不敢超越身边的人,不敢活出自我。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太平庸,就赶紧把家里的那些“规则”给撤掉,用价值观来培养孩子,这样他将来才有可能成才!

关注“欣妈育儿经”,有任何母婴育儿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向我咨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