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有些男孩总爱黏妈妈?专家:别高兴太早,到这一年龄应该放手

经常有人说,女儿从小更黏爸爸,儿子从小更黏妈妈,这个说法虽然没有很直接的科学依据,可在我们的周围,确实看过这种情况。

为何有些男孩总爱黏妈妈?专家:别高兴太早,到这一年龄应该放手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尤其是儿子黏妈妈的比例,似乎比较常见,这是为何呢?

儿子从小爱黏妈妈?科学解释来了

曾经在一档真人秀综艺中看过这样一个场景:

一位5岁的男孩,打小就爱黏着妈妈。从上幼儿园开始,他只要看不见妈妈,和妈妈分开一会儿,就会哭闹不止,每天哄他去学校,成了妈妈最头疼的事情。

儿子一路上哭得像个小泪人,死活拉着妈妈的手不愿意松开,好不容易劝住了,可妈妈一走开,他又会对着老师哭闹着要妈妈,别的小朋友都在开心地玩游戏,只有他独自承受着“妈妈不在身边”的痛苦。

为何有些男孩总爱黏妈妈?专家:别高兴太早,到这一年龄应该放手

大家都不懂,为何明明已经可以独立的年纪,却还是如此黏人。而且独独黏着妈妈,爸爸单独陪着,小朋友也会情绪崩溃,大声哭着说“不要爸爸……”

这是为何呢?

据专家解释,这说明男孩有“俄狄浦斯情结”。常在3~5岁的儿童身上出现,这一阶段,恰好是孩子上幼儿园面临与母亲暂时分离的时期,部分幼儿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症”。

再加上他们受“俄狄浦斯情结”影响,慢慢建立性别认同,对异性母亲的依赖程度会达到顶峰。

为何有些男孩总爱黏妈妈?专家:别高兴太早,到这一年龄应该放手

何为“俄狄浦斯情结”?

也可以称之为“恋母情结”,源自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俄狄浦斯无意中杀父娶母的神话故事。不过后面统指孩子对异性父母的依恋和亲近,有些甚至会对同性父母展现出一定的敌视、嫉妒心理。

上面也提到过,一般3~5岁的小孩容易出现这种心理,而且常会呈现以下心理变化:

对同性父母感兴趣,但又会关注并模仿异性父母;

对同性父母的好奇心转向异性父母身上,并且会因为嫉妒心理攻击同性父母;

孩子正视两性差异,对同性父母建立性别认同。

为何有些男孩总爱黏妈妈?专家:别高兴太早,到这一年龄应该放手

对男孩而言,妈妈是与自己接触最多,也是认同感最强的异性,所以在建立对性别的认知过程中,对妈妈倾注的爱意也会更多,所以会格外黏着妈妈,而父亲则成为了跟自己竞争的对象,他们可能会对其产生敌意,不愿意跟父亲有太多的交流。

就像上面那位小男孩,可能就会有这一意识,专家认为,这一阶段恰好也是孩子建立性别认同感的关键时期。

如果家人能够引导得好,让男孩对母亲的认同转移到对父亲的身上,往往就代表着孩子真正开始长成一个小小的男子汉。

为何有些男孩总爱黏妈妈?专家:别高兴太早,到这一年龄应该放手

若没能引导成功,孩子一直黏着妈妈,从心理上迟迟不能“断奶”,有些潜在的隐患值得大家去关注。

警惕儿子太黏人

有时候能听到一些妈妈夸耀,自家儿子非常黏自己,而且又特别听自己的话。

对此,专家说:黏人要有一定的底线,如果无时无刻不跟着妈妈,别急着高兴。

1、孩子难以真正成长

一个无法“断奶”的小孩,往往从某种程度上来是缺乏主见的,他们在做事之前都会先咨询妈妈的意见,自己没有决断能力,未来的事业和感情其实都容易受到影响。

为何有些男孩总爱黏妈妈?专家:别高兴太早,到这一年龄应该放手

2、未来家庭生活矛盾多

首先,就夫妻关系来说,伴侣其实才是陪伴自己未来人生的重要人选,可有些人把过多的关注都放在孩子身上,忽视了老公的感受,长远来说,可能会对夫妻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如果儿子结婚之后,依旧黏着妈妈,往往婆媳关系也容易出矛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婆媳争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婆婆没有界限,儿子又过于听从母亲的意见,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久而久之,摩擦就出现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1、孩子3岁以内:妈妈适当满足其需求

为何有些男孩总爱黏妈妈?专家:别高兴太早,到这一年龄应该放手

3岁以内的男孩,往往内心也是比较脆弱的,需要母亲的关怀,因此在这一阶段,妈妈可以适当满足他们的需求,给予其关爱,让儿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这样才不会陷入“我会被妈妈抛弃”的恐惧感中。

2、孩子6岁以后:妈妈学会放手

这一阶段,孩子已经要脱离爸妈的怀抱,慢慢融入群体生活中,这时候妈妈就该放手,不要总认为他还是个小孩,所以凡事包办,就连上厕所也不放心,把孩子往女厕带。

为何有些男孩总爱黏妈妈?专家:别高兴太早,到这一年龄应该放手

我们需要正视,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小男子汉,完全可以放心让他去做一些事,让他慢慢学会自己飞翔,学会承担责任,不要逃避问题。

另外,父亲也要积极参与到育儿工作中,平时多带着儿子去玩耍,让他感受男性的力量,培养男子气概,这样也能避免他过于依赖母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