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任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免遇到挫折和困难。家长和老师如何抓住每一次挑战的机会,在其间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如何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

陪伴指引,呵护中建立自信

1.用心陪伴,寻找“发展区”。要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家长必须用心陪伴,通过对孩子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与同伴交流等的观察,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寻找训练孩子心理韧性的着力点,并将其转化成孩子感兴趣、能参与的具体任务。

2.耐心导航,产生“共鸣区”。家长可以经常带着孩子阅读国内外名人的传记故事,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和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经历艰苦地打磨。同时,在家庭活动中,带着孩子一起挑战、解决困难,让孩子相信生活和书本上名人故事是一样的,只要勇敢面对困难,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细心呵护,建立“信心区”。当发现孩子畏难时,不要用语言攻击孩子,逼迫孩子,那样会适得其反。要利用孩子生活、学习中的闪光点,并为其量身定制任务,鼓励孩子去完成任务,当任务完成后,要辅之正强化。当孩子不断经历“遇到挑战—感知挑战—适应挑战—心理韧性重组”的过程,某方面的心理韧性水平就会提高。当孩子某方面的信心建立后,再通过正迁移,逐层向其不熟悉的领域甚至害怕的领域推进,心理韧性就越来越强了。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学以致用,“文武”结合

1. 立足课堂,借力文本。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孤独之旅》,高中有《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老人与海》(节选)等。这些经典的作品,展现了人物在人生困境中的精神成长。课堂上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杜小康在面对人生困境,从最初的逃避到坦然面对,与文中的人物共成长。

2.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心理韧性。班主任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课和团队心理活动等,在团队互助中共同成长,给予队员正能量。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孩子强韧心理的背后是被温柔以待

1.认识困难,给孩子一个安慰。孩子遇到困难,首先感到的是困难带来的情绪上的不适,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要引导孩子说出困难,谈谈要面对的具体困难,缓解焦虑情绪。

2.接纳困难,给孩子一个缓冲。我们每个人都是在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强大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困难是孩子的成长机遇。父母和老师不要越俎代庖替孩子解决困难,给孩子一点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增强心理韧性。

3.战胜困难,给孩子一个鼓励。生活中孩子最终解决困难的方法很少是根据父母和老师的经验按图索骥,大多是在自我摸索中克服了困难。无论孩子的解决方法是否精准科学,事情结果是否达到了最佳效果,父母和老师都要看到在战胜困难过程中孩子鼓起的勇气、探索的方法甚至产生的智慧,恰当地给孩子鼓励,提升孩子自我效能感。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让每个孩子成为有“回弹力”人

“家班共育”可以做好孩子们三种能力的培养,复原能力、持久耐力和反脆弱力,促使孩子们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1. 体验“心理弹性”的实践。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拉弹簧拉力器的过程中感受它的回弹力。当我们不用力了,拉力器自然就恢复了原状。与孩子一起实践、分享、交流,我们的心理也具有这样的“复原力”。

2. 引领织造内心“防护网”。在日常班级学习生活中,积极建设健康的集体舆论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起自我效能感。在班级的教育中,为孩子们建设一个有包容性、允错性的集体环境。

3. “家班”赋予爱的能量。鼓励学生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最近遇到的“坏事”,说一说当时的心理感受和情形,通过同伴讨论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压能力。班主任还可以尝试引导家庭建设孩子的心理支持系统,让孩子体会到家庭里爱的能量。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风雨之后见彩虹

1.团建活动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班会课上我们都会进行团建活动,在团建活动中设置各种障碍、提供各类任务,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增强了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2.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每周给孩子们安排一个适合他们的劳动任务,如:独自坐公交去菜市场买菜、自己当家做大人照顾家人一天的生活……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在锻炼孩子生活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孩子的胆量,让孩子面对挫折也能够不惊慌不害怕,并能想办法战胜挫折。

3.心理健康疏导孩子情绪压力。课前三分钟以及心理健康课上,鼓励孩子分享自己失败的经验、糟糕的无法宣泄的坏情绪,大家一起倾听、安慰、疏导,让孩子在老师和同伴的认可中获得心理安慰。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当孩子遇到问题,出现消极沮丧的情绪时,父母要告诉孩子,这次结果并不重要,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失败。也要对孩子的失误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孩子一起总结错误的经验。当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了,下一次才有机会去战胜困难。同时,父母应该为孩子撑起坚强的后盾,永远支持孩子,在孩子受伤后给予安慰,孩子的内心就是富足的,永远充满安全感,会给孩子拼搏的勇气和力量,心理韧性也会更强。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积极的情绪态度影响孩子攻坚克难

1. “不算坏,还能解决!”父母积极的情绪会化解孩子的畏难情绪,让他看到希望,产生迎难而上的决心。家长的处事态度往往会影响孩子看问题的角度,积极的态度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2. “否极泰来,很快就会有改变!”给孩子渗透一点哲学方面的思想,让他感受到事物是有转化过程的,“事情坏透了”往往是“好事情”的新起点,学会辩证看待困难,放下思想包袱,增强克服困难的韧性。

3.“我们出去走走吧。”转移注意力,换一种环境,让孩子从困难中先走出来,再静下心来去面对和解决困难,也许会有好结果。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提前做准备,遇事好应对

1.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多以积极的态度想办法应对,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如何面对挫折。

2. 正确看待挫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教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要有面对困难和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3. 遇事加强沟通。当家长发现孩子遇到挫折时,要和孩子进行沟通,鼓励孩子向自己倾诉,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树信心,开导孩子的不良情绪,使孩子坦然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多多少少”,更见坚强

当孩子面对困难时,作为家长要积极正面地回应与处理,才能有效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

1.一分倾听。当孩子遇到困难,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倾听,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难“症结”所在。孩子讲这个事情所反映的内在需求是什么?在聆听的同时,孩子也在抒发自己的情绪,恢复理性的状态,这其实是增强心理韧性的过程。

2. 多一分鼓励。当孩子遭遇问题时,我们要充分理解他的心情。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几行留言、亲子运动......让孩子坚信,父母永远在他身边,支持他、鼓励他,让孩子敢于接纳失败,增强自己的心理韧性。要教育孩子“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面对竞争与压力。

3.少一分责骂。有些时候,看到孩子遇到困难或者遭遇失败,家长会“大发雷霆”,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对比,不断地数落自己的孩子、责骂孩子。作为父母,孩子遇到了困难,遭遇了失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分析,对孩子少一分责骂。其实,责骂是家长的心理发泄,而对孩子的心理韧性培养起不了多大作用。

4.少一分袒护。许多孩子是在家长“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特别是在隔代教育中,表现更明显。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敢说个“不”字,还怕“刺激”着孩子,千方百计为孩子寻找各种借口,袒护孩子。孩子遇到了困难,要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去分析,决不能一味地“袒护”孩子,要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小就正视自己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以上图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即删!

亲爱的朋友们,每日编辑不易,若您还满意,小编恳请你们每次看完文章在文尾处给个“赞”,然后点亮“再看”再分享出去,或放到圈子里,万分感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