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

今年4月2日是第15个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

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孩子

我们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因为孤独症儿童

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遥远又孤独

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闪烁

遗憾的是,至今孤独症

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让孤独症患者和家庭深感无助

大多数人的日常

却是孤独症患者的梦想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几个孤独症患者家庭,了解他们煎熬中的努力,困境中的挣扎。希望我们都能行动起来,以点滴爱心汇聚星星之火,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的星球不再寒冷,让孤独症患者家庭看到新的希望。

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

患者

每一点进步都异常的艰难

星仔(化名)今年20岁,已经在家附近的五金厂打工一年了。虽然做的是简单的五金剪刀拼装工作,但是星仔耗费了一段时间才适应过来。不过,现在星仔已经能自己上下班,干活也有条不紊。

在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就发现星仔不爱看人,不喜欢说话,做什么事情反应都比较慢。原以为是头脑发育迟缓,到了7岁带去广州医院看病时,才知道这是属于孤独症的一种。医生说,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干预时间。回到阳江,父母在家里不断鼓励,又把星仔送进残联办的康复中心学习。在大家的关爱和陪伴下,星仔的能力一点点提高。

看到星仔的进步,妈妈特别欣慰。她说,星仔进五金厂后还是不怎么主动和人沟通,但是厂里老板和工友都对他很好,没有用异样眼光看他,她感到星仔现在变得越来越开心。“他特别高兴,觉得这里所有的人都很包容,也不会对自己指指点点。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在流水线上做自己的工作,不会有很大的社交压力。”

对于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每一点进步都异常艰难。像星仔这样能实现某种程度就业的孤独症患者,只是少数。据调查统计,99%的成年孤独症患者,仍须由大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也没法走上就业之路。

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

少见的成功个例,对挣扎在绝望状态的家长来说,是安慰和鼓励,但有时也会让他们产生过高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从心底里接受孤独症将会伴随孩子一生,是父母必须迈出的艰难一步。套用普通人的标准,会让父母失望,也会让孩子痛苦。”在市残联孤独症康复部部长黄业敢看来,对孤独症患者来说,给予一个工作机会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建立社交关系、实现独立生活的重要途径。“大多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接触社会,找到工作并以此为生,这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家庭

一场不知道终点的“马拉松”

对于许多孤独症患者父母来说,照顾患者是场“马拉松”,永远在奔跑,但终点在哪里,不知道。

小安(化名)的妈妈本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生完二胎两年后,发现孩子不太对劲,不说话也不跟人交流,脾气还很大。带去医院看医生,医生说孩子很大可能患有孤独症。小安妈崩溃又难过,上网疯狂搜集世界各地的孤独症治疗方案和相关文章。然而,检索到最多的答案却是,“孤独症暂时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

小安妈辞掉工作,开始专职带着小安到康复机构进行孤独症的早期干预治疗。“家里就是孩子爸爸一个人赚钱,养活我们母子三人。我很害怕生病,因为一旦病了,就要花钱治病,而且没法照顾孩子。如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祈求全家人平安、健康。”小安妈低沉的声音里,透着众多孤独症患儿父母的疲倦和压力。

小安妈也有难得的开心时候。经过三年学习,小安现在慢慢能说一些简单的语言,听到他喊声妈妈,小安妈很感动。她说,自己放下工作,放弃个人前途,陪着孩子康复,就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够回归主流社会,不奢望能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起码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至于孩子长大后能做什么样的工作,或者有个多好的未来,这个暂时真的想都不敢想。”说起这些,小安妈忍不住又湿润了眼眶。

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
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六岁的美美(化名)目前在残疾人康复中心就读,眼看要到上小学的年龄了,美美妈开始操心孩子小学去哪里就读。“我打听过,阳江绝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到了小学就读年龄,以进入特殊学校的居多,能进小学的很少。阳江市特殊学校挺好的,但每年只招收几十个孩子,学位这么少,不知道我们能否那么幸运抽中名额。”

相比小安妈,对于未来,美美妈乐观一点。她说,自己是一名烘焙师,将来如果美美没法继续上学,也没法单独工作的话,她想开一家爱心烘焙店,带着美美一起做面包和饼干赚钱养活自己。

“我期盼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接纳更多像美美这样的孩子,等他们长大了,永远有一个家一样的地方可以去。”美美妈说,如今,社会各界给予孤独症的孩子很多关心和支持,但是也不能坐等,自己要做点事情,不想给社会造成负担。

社会

消除歧视给予关爱和包容

在市区的一套普通商品房里,50岁的芳姐正在陪伴19岁的儿子吃晚饭。阿康(化名)自小被诊断患上孤独症,吃晚饭一般要用一个小时,有时候还需要家人喂上几口,一顿饭才能吃饱。“儿子平时起床要一个小时,上厕所要一个小时,吃饭要一个小时,洗澡也要一个小时。每天的时间好像都不够用。你还不能催他,要顺着他的节奏来,因为孤独症患者最怕的就是情绪失控。”多年下来,芳姐和家人身心俱疲,令她更加焦虑的是,阿康眼看就要从特殊学校毕业了,但他的病情特殊,还没能融入社会。

面对未来,一家人非常迷茫。“孩子一年长大一岁,父母一年比一年老。他们的人生漫长,做父母的不可能照顾陪伴一辈子。希望他早日有份工作,对孩子来说,能够自理;对社会来说,也不会是累赘。”

现在,芳姐在家有意识地训练阿康整理房间,参与家务,譬如,教他叠毛巾、擦玻璃、拖地。芳姐还提到,假如努力以后阿康还是不能融入社会,希望社会相关托管机构收容他们,“到我们老了照顾不了他的那一天,哪怕花点钱也好,希望他的后半生能够得到照顾。”

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

“目前,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提供公益服务,可以为孤独症青年提供职前培训、自理能力训练,还可以为孤独症患者提供到社区、合作商家进行实习的机会。但这些远远不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副主任黄波莲说,他们的人生漫长,做父母的不可能照顾陪伴一辈子。

黄波莲说,孤独症患者的照顾和救助是终生的,从生活学习、职业培训、工作就业,再到养老,是一个集康复、教育、托养等环节的完整链条。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爱和包容。“希望有更多企业和商家接纳孤独症患者,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用劳动获得尊严和价值。也希望国家加大宣传消除对孤独症患者的歧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接纳、关注、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注也是一种爱护

了解就能更好帮助

我们一起守护星星的孩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