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来: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记 HUNTPAUL

《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分儒家文化、儒家治国思想、儒家人生观、儒学与当代中国4个部分。见《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陈来著.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第157-190页)本文是作者2010年7月31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演讲记录整理稿。HUNTPAUL书虫附记

陈来: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记 HUNTPAUL

内容从四书五经到以人为本,从以德治国到官员修身正己的表率功能,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普适价值到永久和谐的儒家终极关怀,从当代中国的变化与儒学的角色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两个根源。

01

儒家文化包含着一个经典的内核,具有一套经典的体系,而这套经典体系也决定了这个学派的主要特质和性格。

儒家经典体系的第一部分是“五经”。儒家是以传承“六经”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责任和使命的。儒家所传承的以“五经”或者“六经”为核心的经典体系,不是一家一派的、一个宗教的经典,而是一种文明的经典,即中华文明的经典,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经”的体系到汉代以后逐渐扩大,从“七经”、“九经”直到“十三经”(“五经”和《礼记》、《春秋三传》、《尔雅》、《论语》、《孝经》和《孟子》)

朱熹讲过一句话,他说“五经”好像是粗禾,“四书”好像是熟饭,“五经”还要加工才能吃,“五经”带有很多不是精华的东西,而“四书”是精华的东西。

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这套核心价值观是跟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处境和生存条件相符合的,它和中国人生存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交往方式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所以它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中,特别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文明的重新建构中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志。孔子已经不是一个个人的问题了,他在历史中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民族精神标志的含义。所以我们今天对待孔子就要很慎重,不能仅仅简单地把他当作一般的历史人物来对待。

陈来: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记 HUNTPAUL

02

儒家的治国思想: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德治为本、以修身为本、以家庭为本。

儒家治国思想这五个特点,我们也要呼应一下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

“无为”并不是儒家排斥的概念,但是儒家有自己的理解,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认为舜就是“无为而治”。儒家把尧舜作为圣王的典范,尧舜有仁心,这个舜是“无为而治”;下面又说:“夫何为哉?”他做了什么呢?“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可见,儒家讲的“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恭己,恭己就是敬德,不是让你到处干涉老百姓。那种正民的思维才是干涉老百姓,孔子是要你从正民转到正己,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发挥表率的积极作用。这就是儒家所理解的无为。另外,孟子也讲,“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这个显然是对道家的一种回应。“无为”是不要做那些你不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什么都不做。这就是儒家对无为的理解,一方面是恭己正己,修己敬德,做道德的表率,另一方面,不应该有的欲望去掉,不应该做的事情不做,如此而已。这是一个对比。

03

儒家的人生观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很多都体现在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理想上。我们举几个例子。

第一,人生态度。我们有几句话,叫刚健有为,宽容和谐,中庸之道。

陈来: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记 HUNTPAUL

第二,道德理想。我们也有几句话,公私义利,志士仁人,君子理想。

第一句话,公私义利。儒家认为,道德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处理公和私、义和利的关系问题。

陈来: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记 HUNTPAUL

第二句话,志士仁人,这个标准比较高,孔子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个仁代表道德理想。这是道德领域的一种普遍规则和要求,就是我们要能够在面对重大道德选择的时候敢于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出来完成道德理想。这是儒家的精神,是正面的精神。在道德理想方面,儒家非常讲究自由独立的人格,它不是像我们有人讲的,只是让人君君臣臣当个顺民顺臣。孔子讲,你当臣子,你对你的上级、你的君主只是以顺从他作为根本的原则,这叫妾妇之道,不是大丈夫之道。什么是大丈夫之道?就是孟子说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之道跟妾妇之道是不一样的,把妾妇之道当作为臣之道是孔子、孟子反对的,作为一个臣子一定要保持大丈夫的人格。

第三句,君子理想,是讲普世价值。最普遍的价值是什么呢?是仁的价值和伦理。

第四,儒家的实践取向,即知行合一。在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思想领域里得到最完整的表述,我们也引了他的一段话。他说现在的人把知和行分成两件事做,以为先知后行才是对的,我先去求知,等知求好了,然后再去行。他说这个不行,实际的结果是终身不行,终身不知,因为知是永远求不尽的,所以实践就永远不能实现。他是批评朱熹的,朱熹讲先知后行,知先行后。他针对明朝的情况说朱熹的这种思想有不好的结果,所以他要把行放在前面,知行合一,王阳明说我今天说知行合一是要对症下药,社会有这种病,不是我杜撰。知行合一正是中国儒家实践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传统。

第五,儒家的终极关怀。第一点,就是天人合一。自然与人的和谐,宇宙、万物和人类有共通的本质、共通的法则,都是天人合一的内容。第二点,万物一体。到了宋代、明代的时候,这种观念越来越强烈了。如北宋哲学家程颢讲的,这不是一个存在论的表达,不是说宇宙是这么结构的,天和人是同构的,这是从一个境界上来讲,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把万物看成和你是一体的。比如说,别人掐你的手指时你感到痛,你知道手指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但是另外一个人受苦受难,你没有感受到他的疼痛,就是麻木的。只有你看到他的痛苦,并且能够感同身受,这才叫做万物一体。这已经不是存在论、宇宙论的概念,而是一种非常高的人生境界。第三点,叫“保合太和”。这是《易经》里面的话。保合太和就是最广泛的、最永久的和谐。宋代有一个哲学家张载说过一句话,很合乎辩证法,他说“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就是毛泽东讲的矛盾就是对子,对子就是相反相仇,但是张载后面又有一句话,代表了儒家的理想,说“仇必和而解”,相对立的双方终究要和解。这就是儒家的保合太和的人生理想。

04

儒学与当代中国

我们不用这种引经据典的方法,而用一些现代的观察,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儒学价值观的特点。我想用对比的方式,用现代的一些表达来强化我们对儒学的价值与当代社会的关系的认识。

第一句话:道德比法律更重要。刚才我们引证过一些话,归结到今天的说法就是道德比法律更重要,不是说不要法律,而是说道德更重要。

第二句话:社群比个人更重要。个人只是个个体,社群小一点来讲是家庭、家族、宗族、社区,更大的则是国家、民族。

第三句话:精神比物质更重要。儒家不是一个折中主义者,它要突出一些重点。物质也不是不要,特别是老百姓,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但是精神更重要,对士大夫尤其是如此。

第四句话:责任比权利更重要。这个责任可以是对家庭的责任,对团体的责任,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这个权利,今天在西方政治学的领域里更多的是指个人的权利,儒家不是不讲权利,但是它更突出责任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叫价值观的特点,特点就是优先性,不是说儒家不要法律,不要物质,不要权利,而是要有优先性,一个价值观体系的特点就是表现在优先性的安排上。

第五句话,民生比民主更重要。老百姓要有温饱生活,其他东西才能去谈。民主的发展是按阶段走的,不能把民主看成是绝对的、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首要的价值,而民生才是更基本的价值。

第六句话:秩序比自由更重要。这个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看法。庄子可能觉得自由比秩序更重要,法家只要秩序不要自由。儒家应该说更强调秩序,但不是不要自由。

第七句话:今生比来世更有价值。儒家是积极的现实主义者,重视今生,而佛教说到底是摆脱轮回,把来生看得比今世重要。

第八句话:和谐比斗争有价值。对必反其仇,可是“仇必和而解”,这才是儒家的方向。

第九句话:文明比贫穷有价值。用这两个词作对比不一定准确,道家不推崇文明,它推崇原始状态,儒家始终对文明有高度的肯定,早期的礼就是一个文明的标志,儒家是最保守、发展和传承这个礼的。它的文明意识非常突出。

最后,家庭比阶级有价值。这是儒家的一种思想,我们从前所理解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是认为只有阶级斗争才是有价值的,今天时代已经变化了。儒家思想提供给我们一个新的思考,家庭是不是一个有根本价值的东西?古往今来总有一些消灭家庭的想法,像柏拉图,还有一些共产主义者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家庭,但今天回到我们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家庭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儒家对这一点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我们今天谈中国的问题,用以上十点将儒家思想跟其他一些思想做了区分和对比,比如说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自由民主主义的对比,都是有针对性的,都跟现代社会相关,这样我们可以整体地了解儒家价值观的特点。当然这还是粗略的,每一条你也可以叫做本位,可以说儒家是道德本位主义、社群本位主义、责任本位主义、民生本位主义,而儒家不仅仅是一种主义,它是由这么多的主义体现的价值观所构成的整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