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61)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61)

钟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61)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61)

关于“柏梁体诗”

诗友抛砖乐问:唐·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诗二首其二曰:“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请问此诗算不算“柏梁体”?

钟振振答:不算。为什么不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汉武帝与群臣联句的《柏梁台诗》说起。

关于汉武帝等的《柏梁台诗》,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最完全的文本,见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五六《杂文部》二《诗》:

汉孝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皇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时。”梁王曰:“骖驾驷马从梁来。”大司马曰:“郡国士马羽林才。”丞相曰:“总领天下诚难治。”大将军曰:“和抚四夷不易哉。”御史大夫曰:“刀笔之吏臣执之。”太常曰:“撞钟击鼓声中诗。”宗正曰:“宗室广大日益滋。”卫尉曰:“周卫交戟禁不时。”光禄勋曰:“总领从官柏梁台。”廷尉曰:“平理清谳决嫌疑。”太仆曰:“循饰舆马待驾来。”大鸿胪曰:“郡国吏功差次之。”少府曰:“乘舆御马主治之。”大司农曰:“陈粟万硕扬以箕。”执金吾曰:“徼道宫下随讨治。”左冯翊曰:“三辅盗贼天下危。”右扶风曰:“盗阻南山为民灾。”京兆尹曰:“外家公主不可治。”詹事曰:“椒房率更领其材。”典属国曰:“蛮夷朝贺常会期。”大匠曰:“柱枅薄栌相枝持。”太官令曰:“枇杷橘栗桃李梅。”上林令曰:“走狗逐兔张罘罳。”郭舍人曰:“齧妃女唇甘如饴。”东方朔曰:“迫窘诘屈几穷哉。”

有学者认为,《柏梁台诗》文本最早见于《古文苑》。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总集类》曰:“《古文苑》九卷,不知何人集。皆汉以来遗文,史传及《文选》所无者。世传孙洙巨源(孙洙,字巨源,北宋后期人)于佛寺经龛中得之,唐人所藏也。”其来历十分可疑。且所录汉魏诗文,多《艺文类聚》《初学记》(唐·徐坚等编)中删节不全的文本,因此即便它的编集者是唐人,时代也在欧阳询《艺文类聚》之后。

汉武帝等《柏梁台诗》,如果细细罗列,在形式上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是七言古体诗。

(2)通篇只押一个韵。

(3)每一句都押韵。

(4)押的是平声韵。(其中“治”字,古音读“迟”,不读“志”。)

(5)押韵不避重复。(如“时”“来”“哉”等字用了两次,“治”“之”等字用了三次。)

(6)多人联句,每人一句。

(7)每句自成一意,相互之间关系松散。

(8)全篇二十六句,为偶数。

此后,南朝宋、南朝梁、唐、宋、元。明、清等朝,都有数量不等的“柏梁体”诗传世。将这些作品与汉武帝等的《柏梁台诗》相比对,可以排除以上我们所罗列出来的大部分特征。具体如下:

(4)有押平声韵,也有押仄声韵。

(5)押韵一般不重复。

(6)有多人联句,也有一人独立创作。即便多人联句,也不限于每人一句。

(7)句与句之间,意思可以相连贯。特别是一人的独立创作。

(8)全篇句数不固定,且可以为偶数,也可以为奇数。

如此,“柏梁体”诗的形式特征,只剩下了约定俗成的三条刚性标准:

(1)必须是七言古体诗。

(2)通篇只许押一个韵。

(3)每一句都得押韵。

也就是说,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条刚性标准,才能算是“柏梁体”诗。

贯休的《春晚书山家屋壁》诗二首其二,虽然也是七言古体,且句句押韵,但它前四句“森”“禽”“深”“侵”押平声韵,后四句“渌”“浴”“宿”“熟”转押仄声韵(入声),不合第(2)条“通篇只许押一个韵”的刚性标准,所以不能算是“柏梁体”诗。

编后语:

欢迎楼友们继续在公众号专辑后面,留言您想请教钟教授的有关诗词方面所有问题。答案会在本刊陆续公布。

钟教授语,读者关注阅读就是支持,投桃报李,非以为报也,永以为好也!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