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因一枚纽扣电池,英国男孩心脏被烧出大洞,最终因医治无效而离世。

可能大家很好奇,为什么心脏会烧出个洞呢?

这都是一颗纽扣电池惹的祸,孩子不小心吃下一枚纽扣电池,且死死的卡在食道里。

家长长时间没发现,导致孩子的血液变成酸性,无法凝结,而孩子的心脏也就是被这种酸腐蚀出一个洞,其他脏器也受到严重损伤。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看到这个新闻时,菌菌很是心痛: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该有多心碎,又该有多自责。

但这样的惨剧却并非个例,前些日子,在中国也发生了这样一起误吞纽扣电池的事件。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2岁男孩误吞纽扣电池,因未及时就医,食管被腐蚀,住院治疗两周后才恢复出院。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每年约数万孩子存在这种误塞、误吞影响生命安全的现象,菌菌就处理过很多起。

每次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菌菌心里也总是悲痛万分,孩子们该有多难受、多痛苦。

虽然菌菌之前也科普过,有些家长注意了,收藏了,但依然还有家长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

菌菌真心不想再看到孩子们受罪,今天再次郑重和大家说一说孩子体内“偷藏”异物这回事儿。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1

为啥孩子总爱给体内

“藏”异物?

这和孩子们不同年龄段的发育有很大关系。

很多宝爸宝妈都会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很容易抓住什么都往嘴里塞,怎么说都改不掉。

这其实不是孩子故意不听话,而是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生长特征所决定的。

◆ 18个月以前的孩子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0-18个月的孩子正处于口欲期。

口欲期的孩子以口腔周围作为快乐的中心,通过吮吸、咀嚼、吞咽、啃咬等口腔的刺激活动来获得满足。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这时的他们拿到任何东西都会习惯性地往嘴里放,希望通过口腔触觉来认知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误吞现象,造成危险。

◆ 18个月-3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逐渐度过了口欲期,但却无法更明晰地辨别不同事物的不同功能,对“危险”也没有足够的认知。

因此很容易将随手拿到的微小物品放进嘴里或者塞入体内,造成危险。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 3-6岁孩子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研究:3岁后,孩子的好奇心逐渐增强。同时,他们对于手指的控制程度也在增加。

也因此,这时的他们会想要尝试一切自己可以尝试的事情,却无法正确辨别危险,所以很容易发生误吞误塞事件。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那么说到底该如何规避这种现象,保护孩子呢?

相信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把东西归类整理好,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不过今天,菌菌要给大家推荐一个新的预防方法。

2

孩子体内“偷藏”异物

除做好收纳外,家长还可这样做

还可以怎么做呢?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护孩子。

◆ 1-18个月

在宝宝口欲期的期间,家长可以买一些咬胶或是磨牙棒,给宝宝一些安全的啃咬对象。

当口欲期孩子的欲望被得到满足,他们长大后才不会仍然保持啃咬东西的习惯。

同时,在孩子玩耍时家长也要“放手不放眼”,时刻关注孩子的状态。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 18个月-3岁

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宝爸宝妈们要在平时更多地告诉他们每种事物的不同用途,同时明确告知如果吃下这些东西会发生的危险。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同时,给孩子购买玩具时,一定要注意玩具是否能够拆卸,小零件、小螺丝等是否有掉落可能。

检查填充毛绒玩具的缝合处是否牢固结实,确保眼睛、鼻子、纽扣或其他装饰品固定良好,不会被拉下或咬下。

◆ 3-6岁

这时的孩子行动能力增强,好奇心也日渐增加,家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

这时,家长要做好家庭收纳工作,以孩子的高度排查一遍家中的物品,把细小、危险的物品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最好可以加一把锁。

另外,绝不能将过小的物品提供给孩子玩,比如硬币、各式纽扣等。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只要直径未超过3.17cm(约孩子喉咙的宽度)、长度小于5.17cm的小物品,就不该让孩子拿到。

3

孩子不慎误吞误塞

家长千万要做好这件事

如果孩子真的不慎发生了误吞误塞事件,菌菌还是建议大家做好急救措施后尽快去医院处理。

一些比较危险的误吞情况应该怎样处理,菌菌也做了总结,强烈建议大家长按保存。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此外,如果孩子因为误吞物品堵塞气道,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大家可以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孩子排出异物。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在这件事上,我们家长还需注意一点,部分孩子在误吞、误塞异物后,会因为害怕而不敢告诉家长,等到发现时,孩子已经受伤严重。

菌菌在这里特别强调,大家一定要观察孩子的状态,是否有异样反应,警惕误吞误塞可能性。

如何观察呢?贴心的菌菌未大家整理了一张表格,有需要的可以保存。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理论部分结束,下面菌菌还想给大家详细细致盘点一下家中容易伤害孩子的物品,大家可以提前做好收纳,防止意外发生。

4

这些物品要收好

防止孩子出意外

其实,细致盘点家里的各种物品,有很多都在孩子容易误吞误塞的范围内,菌菌也给大家分类盘点,方便大家一一对照。

◆ 日常物品类

电池

无论是纽扣电池还是普通电池,与孩子的身体接触都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无论是鼻腔还是口腔,都充满着黏膜,电池一旦被黏膜夹住,就会形成一个传导路,造成瞬间短路。

同时电池产生的化学反应,也会烧伤黏膜。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即使没有“爆炸”,胃酸的腐蚀,会让电池内的一些碱性物质进入胃部,导致胃壁被腐蚀,引起消化道损伤,严重时还会造成胃出血,危及孩子的生命。

曾经就有新闻报道,山东1岁半男孩误将电池放入口中,造成口腔黏膜糜烂,呼吸困难,三次被送进ICU抢救。

这样的画面,菌菌想想都觉得心痛。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樟脑丸、干燥剂

由于外形与糖果相近,孩子很容易误食樟脑丸,造成中毒、痉挛等现象。

因此,如果孩子不慎误食樟脑丸,最好不要单纯催吐,而是要尽快去医院处置。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除了樟脑丸,零食里的干燥剂也很容易被孩子误食。大家也要格外注意。

洗衣凝珠

洗衣凝珠颜色鲜艳,手感很像果冻,在孩子眼里非常有趣,但也很容易被当成果冻误食。

由于洗衣凝珠是高浓度的洗衣液,孩子误食后会引起剧烈呕吐或者咳嗽,还可能造成消化道及气道黏膜损伤,导致肝脏、心脏受损。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广东就曾有一名2岁儿童误食“洗衣凝珠”险丧命,被送到医院时,已经陷入昏迷,面色苍白,口唇发紫。

菌菌真的不敢想象,家长这时会有多心碎。但幸好,孩子吃进去的并不多,经过医生及时处理,没有了大碍。

化妆品

口红、指甲油等化妆用品不要随意放在家中,最好是统一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虽然误吞这些物品不会致命,但是毕竟孩子遭罪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 玩具类

巴克球、磁力珠

巴克球和磁力珠外表色彩鲜艳,造型浑圆,很容易引发孩子好奇,将之塞入身体。

每年都有层出不穷的新闻,报道孩子在玩耍过程中误吞或误塞了磁力珠,从而造成肠穿孔甚至休克的惨剧。

小颗粒玩具

类似玻璃弹珠、小型积木这种体积比较“微型”的玩具,对孩子来说也很危险。

如果给年龄太小的孩子玩,很容易被孩子吞进肚子,稍有不慎,还可能堵塞气管,造成孩子窒息。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 药品类

儿童容易误服的药物类型很多,比如老人的降压药、妈妈的减肥药物等。

1-4岁是误食药物的高发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充满好奇心,药品的色彩、形状及甜味的糖衣,在他们眼里都很有诱惑力。

深圳就有一名2岁女孩,误将裹着糖衣的降压药当糖果吃,大量误食后失去生命。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每一起误吞误塞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对孩子们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学习紧急处理措施只是救急,做好家庭收纳只是预防,但解决这类事件最根本的是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给孩子灌输“不能什么东西都往身体里放”的意识。

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了危险,有了警惕之心,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误吞事件的发生。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文章的最后,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误吞的危害,让更多的孩子远离误吞的危险。菌菌也想请求大家能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更多的亲友,

另外,也可以给菌菌【点赞】+【在看】,这样可以让文章被推送给更多宝爸宝妈,让有用的知识传播更广。

心脏被烧出一个洞!只因孩子吃了一口它!医生呼吁:这玩意儿别让孩子碰

菌菌最近新开通了视频号哦!

超实用育儿干货知识,用精美动画视频展现,让育儿更简单有趣。

快来试试,觉得有用记得关注哦。

责编:怀洛

图片/视频来源:网络/宝宝呵护漫画组,侵删

——参考文献——

1.刘仕琪, 雷鹏, 吕毅,等. 儿童和青少年误吞磁性异物致消化道损伤的文献分析[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1, 14(10):6.

2.梁燕.正确认识宝宝口欲期相关知识[J].家庭·育儿, 2020(2):1.

3.朱海英.别因"怕脏"剥夺孩子的触觉体验[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1):2.

4.王怡.食品干燥剂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J].商品与质量, 2015, 000(026):4-4.

5.郭瑨,和馨宇,张智梅,等.医学急救知识普及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的探索与思考------以海姆立克急救法为例[J].饮食保健2020年48期, 280页, 2021.

RECOMM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