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妈妈的勇气:0到18岁男孩养育指南

妈妈的勇气:0到18岁男孩养育指南

金融与媒体行业前高管,目前致力于口述历史研究与推广的刘红燕女士,在很多朋友眼里,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说是职场精英。

一个忙于事业的职场女性如何兼顾孩子的养育,这是一个考验很多人的问题,刘红燕不仅兼顾得好,还培养出了被剑桥大学录取的学霸儿子,并在43岁勇敢地做起了二胎妈妈。

带着许多好奇,我翻开了刘红燕的新书《妈妈的勇气》,在这本书里,我发现她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养育孩子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值得新手上路的父母们学习和借鉴。

刘红燕认为,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最好的家庭教育是高质量的陪伴和丰盈的世界观,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适当的自由,才能解决工作家庭难兼顾、日常作业难辅导、学习游戏难平衡、习惯养成难沟通等常见的亲子问题。

以下内容均节选自《妈妈的勇气》。同时预告:4月1日星期五晚8点,我将会在视频号:人生学园,对话刘红燕女士,一起探讨家庭教育与子女陪伴,如何做更好的父母,欢迎大家到时来现场或在线互动!

以下内容节选自《妈妈的勇气》,版权归属作者刘红燕。

不少父母生怕孩子在完成作业上出现拖延症,因此恨不得孩子一踏进家门就重新打开收拾好的书包,一丝不苟地拿出作业来完成。在我看来,这样的父母颇为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

试想一下,我们的孩子在一周5 天甚至7 天里,每天从早晨7 点半到晚上10 点甚至更多的时间都在学习,此外,假期还有各种补习、比赛和其他活动等,他们的学习强度不比成年人的工作强度低,可是我们的学习热情、能力和效果却比孩子差很多。

若我在劳累一天回到家后,我老公不是关切地问我“今天怎么样”“要不要喝点水休息一会儿”,而是让我先去做饭、做家务,我肯定会火冒三丈。同理,当我们的孩子从学校回到家,也不应立即让他(她)写作业。我们可以先表示对孩子在校日常的关心,和他们聊聊学习一天的感受,让他们吃点儿水果或小玩一会儿,这样能有效平复他们的逆反心理,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自然会合理安排时间,独立完成作业。

妈妈的勇气:0到18岁男孩养育指南

刘红燕的大儿子周宸立曾这样总结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

“我小学时只要每天在放学前完成数学作业就能得到两倍的积分,为了得到这两倍积分,我每天都争取在放学前把作业写完,很少在回家以后写数学作业。渐渐地,我养成了先把手上的事情做完再去休息的好习惯。这个习惯至今一直跟随着我,就算在繁忙的初中,我也从来不拖欠作业。

高中需要申请大学时,这样的习惯就显得越发重要。我长大后发现所谓“手上的事情”不只是完成作业这么简单,很多时候要面试、笔试,还要写文书,而正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习惯让我能合理分配时间,按时完成每件事情。

回忆起小学时光,我已经不记得学过什么知识了,但我总能从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找到自己在小学时的影子。我很庆幸自己在起跑时拥有一条笔直的跑道,在后来的学习中少走了很多弯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天性往往是爱玩游戏,而非先完成作业,但游戏和作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必不可少。我虽然支持孩子尽可能地享受童年的游戏乐趣,但我也没有放松到对他的作业完成情况不管不顾。

在写作业上磨磨蹭蹭是孩子的通病,我的儿子也不例外。我不否认父母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的督促作用,但是我不支持父母片刻不离地坐在孩子身边监督他们做作业。父母只需督促孩子是否专注、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保不会让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看电视的各种扯皮,影响他们的专注程度和完成时间。

我也会和儿子勤加沟通,让他理解玩游戏和做作业是相辅相成的。他有时也只是害怕面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逃避写作业,这时我通常会对他说:“完成作业是你的任务,就像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工作一样,你只有迅速准确地完成作业,才能有更多玩的时间。妈妈不会额外增加你的作业负担,但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应先尽量自己思考;在遇到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在家可以问父母,在学校可以问老师或同学。请教可以开拓思路,但不要轻易放弃思考,也不要害怕遇到难题,不断征服学习中的小困难能带给自己成就感呢!不信的话,你可以自己亲自试一试。”

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也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父母教会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可能会收获出乎意料的效果,这样也能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最初我或我母亲会和儿子一起检查作业,但后来,我们就交由他独立检查了,我们只是象征性地完成家长签字。在可以对儿子的作业完全放手后,他常常主动把听写任务变成默写任务,这样父母也可以减少一些负担。重要的是,孩子写作业的积极性也在提高,因为他们拥有了对写作业的自主权。

我对儿子没有太多要求,不会购买课外练习册,更不会纠结每次考试的几分之差,完成作业、结束练琴之后的大量时间都由他自由支配。当然,我们也会时不时向他推荐一本书,邀请他一起背诗词、玩游戏、看展览等,我觉得这些活动的教育作用要远远超过增加无谓的课外练习量。

儿子儿时很喜欢《全世界优等生都在做的100 个思维游戏》一书,这本书被他翻得破破烂烂的,内页还被他画满了各种符号。这本书分为形象、逻辑、立体、缜密、融合、创新、数字、发散、综合和另类等10 种思维类游戏,我们就把这本书中的内容当作日常的课后游戏来玩。一件事如果当作任务来完成可能会导致压力或倦怠的产生,但如果抱着游戏心态进行的话,效果就大不一样。

正是因为在这种无负担的学习环境中长大,升入初中后即使学习任务成倍加重,他也因已养成高效专注的习惯,仍然吃得好,睡得香。

我自忖肯定做不到像那些自己辛苦学习奥数的父母那样,我必须承认,父母跟不上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这一事实,况且父母本也不必越俎代庖。

父母更应该像格局高、眼界宽并且有胆略的领导者那样去点亮孩子的好奇心,讲策略地提高孩子的探索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从侧面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永远都比正面催促有效得多,在写作业磨蹭这件小事上更是如此。

在孩子写作业之余,读书、运动、做家务,一样不能少。

说明:本文内容主要节选自刘红燕《妈妈的勇气》,版权属于刘红燕。所以如有打赏,将用于下周五晚请刘红燕享用大餐!

继续阅读